案例

你的位置: 首页 > 案例

探秘造车背后的故事亲身体验一汽-大众高品质制造工艺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来源:m6手机网页版登录    发布时间:2024-06-22 07:31:01

  作为几乎与中国汽车市场同步成长的一员,一汽大众一直以来是中国汽车产业“高品质”的代表之一。在这“高品质”的背后,是靠着无数对细节的重视,对上万项标准的坚守,对人才培养的坚持才得以实现的,而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一汽大众从1991年建厂至今已经坚持了28年。

  28年来,对品质始终如一的要求成就了如今的一汽大众,近 265.5万的规划产能和“五地六厂”的战略布局,但这一切的起源均来自坐落于东北、历史最为悠久的长春基地。近日,记者有幸成为了“一汽大众品质之旅——‘众创未来’媒体青年营”的一员,我们这些来自全国的30名新生代记者,深入到一汽大众长春基地,以一名“实习员工”的身份,在生产、质保、研发以及人才发展培养等核心部门“轮岗实习”,切身感受到了一汽大众对高品质的不断追求。

  毫无疑问,要把上万个零件打造成一台品质过硬的汽车,对厂商的制造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冲、焊、涂、总”四大车间成熟领先的四大工艺,正是一汽大众高品质的源头。

  来到冲压车间,高效的货架分类与先进的起重机械让自动化运行成为了可能,而国际领先的冲压机床和模具,从原料拆垛到上料搬运均采用机器人自动化操作。独有的6序冲压工艺,对成型,卷边等各个细节都有专业工序,确保了冲压件的精密准确。

  在焊装车间,一汽-大众采用业界最高的“VASS”电气标准,装备大量源自国际一线供应商的机器人,实现了焊装车间100%的自动化率。得益于激光焊、MAG焊等尖端技术的广泛应用,车身的连接强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进入涂装车间前,先要穿上防尘服、通过除尘间以实现真正的无尘化生产。结合了多种顶尖技术(包括360°翻转电泳工艺、PVC工艺以及空腔注蜡工艺)的涂装车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完全自动化的涂装。而在经过复杂的涂装工艺后,一汽大众确保车辆品质确保能够兑现3年内无锈蚀、12年内无锈穿。

  作为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最后一步,一汽大众的总装工厂采用了模块化装配工艺,通过优化生产流程,能够达到64秒下线一台新车。同时,在康采恩系统的帮助下,一汽大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1+3+1”的柔性生产,即一条生产线能够实现三款车型的生产和一款车型的更新,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更新速度。

  除了成熟领先的四大工艺之外,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员全过程”质保体系,也是一汽大众产品能够多年来始终保持高品质的关键之一。在质量基本技能培训基地,记者接受了多项技能训练,切身体会了这套极致严苛的质保标准。

  从热身训练的双手同向旋转高尔夫球、手卷沙袋、穿针引线、固定方向绕绳,到培训课程里逐项对外观、内饰等车辆一系列瑕疵的检查,在这里所有人都将学习到规范体系的质检流程。

  而作为这一环节的终极考验,媒体记者亲自上手,履职见习“质检工程师”,挑战在15分钟内对一台刚刚下线的整车找出全部瑕疵。对于刚刚经过培训的记者们来说,寻找下次花费的时间显然更多,不少瑕疵也很难发现,这让记者认识到成为一名“质检工程师”的不容易。

  事实上,这样的实战每天都在一汽-大众的生产线上演,一汽-大众对下线%质检。这要求所有的质检人员,必须对极为严苛的质保标准烂熟于胸。如此严苛的条件下,一汽-大众既实现了产品质量的不断的提高,还树立和强化了“全员全过程”的质保意识。

  本次青年营,媒体记者走进了一汽-大众鲜少对外开放的三大核心实验室。这三大核心实验室包括了整车安全实验室、质量保证检验测试中心和匹配分析测量间,三大实验室超过2800名员工对苛刻标准始终如一的坚持,对高品质始终“吹毛求疵”的态度,才让一汽大众成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

  在车辆安全中心,记者亲眼见证了整车碰撞试验及零部件安全试验。作为第一个海外获得大众集团认证的整车安全试验室,一汽-大众车辆安全中心集先进设施、核心技术及完备试验项目于一体,不仅可进行整车碰撞实验,还能对车身、气囊、安全带等安全性能装备进行实验和分析,确保了一汽-大众各款产品均达C-NCAP五星安全标准。

  在质量保证检验测试中心,大量先进的实验仪器与设备,高标准的拧紧技术、工业CT、色谱质谱分析、材料气味评价方法等知识,都让记者加深了对一汽-大众“高品质”基因的认知。

  而作为汽车制造的“幕后英雄”,匹配分析测量间以精确量化的品质衡量准则、严谨的工匠精神,实现了高品质的追求。匹配分析测量间拥有国内领先的设备和检具,对零件的尺寸和匹配进行精密检测,确保不出现尺寸偏差、匹配度不够等问题。一汽-大众检验测试仪器精确度高达20微米,相当于头发丝六分之一的大小,要求零部件尺寸公差不能超过0.5毫米、发动机等精密零部件尺寸精度更精确到微米、且力求确保零部件100%合格。

  在业界,一汽大众一直有车界“黄埔军校”的称号。一汽大众为中国汽车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而这离不开一套优秀、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而经过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松梅的介绍,记者也对一汽大众的人才发展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根据李松梅的介绍,秉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一汽-大众为员工规划了高效的职业发展通道。为了识别员工的领导潜力,一汽-大众还在2003年从德国引进了AC测评。经过十多年本土化内化过程,AC测评成为了一汽-大众科学严谨、公开透明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尺。

  为打造学习型组织,一汽-大众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管理培训方面,一汽-大众将四个维度的管理人员细分为21个群体,并设计了21套培训方案。技术培养和训练方面,一汽-大众则将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工业4.0的前沿知识凝练为体系性课程,助力创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在车市下行的当下,成本优化成为汽车企业渡过寒冬的战略要点,其中物流也是重要的一环。一汽-大众生产管理部主管物流规划工程师刘国际介绍了E-Lane项目,他指出,E-Lane通过车身流、订单流和物料流形成“三流合一”的规划与管理,达到提质增效、精益管理的效果。目前,这套E-Lane模式已正式运用在成都西南基地,将助力捷达品牌全新起航。

  为期三天的培训,让我们这些新生代记者对一汽大众有了新的认知,在一汽-大众“高品质产品”的背后,是对无数个细节的热爱,对上万项标准的坚守。而强有力的体系支撑,确保了每名员工都是“高品质”的缔造者和守护者,这也是一汽-大众28年来从始至终保持稳健发展的秘诀。

  展望未来,相信一汽大众有能力面对汽车产业新四化的挑战,继续肩承“造价值经典汽车,创卓越出行服务,促人、车、社会和谐”的企业使命在为广大购买的人打造高品质产品的同时,还将持续开展更多交流活动,搭建更多元的交流平台,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稳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