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你的位置: 首页 > 案例

英利汽车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m6手机网页版登录    发布时间:2024-04-09 02:05:14

  2023年,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基本消除及主要汽车市场的需求逐步恢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景气度的提升,行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公司顺应市场变化,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不断的提高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持续推行精益化管理、提质增效、运营改善等各项工作,整体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1,813.3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39%;实现总利润12,926.9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50.0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3.89%。

  随着汽车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汽车产业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新能源汽车占比日渐增高,公司顺应市场变化,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加大优质客户开发力度,推动深化战略合作,持续开展与客户高层商务互访,增加互信,争取更多优质项目定点;在保持传统项目优势同时,积极争取进入客户新产品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累计获取110余个新项目订单,其中新能源项目占总体项目比例超过70%,包括北美知名新能源车企,奥迪一汽,一汽大众,大众安徽,沃尔沃,北京奔驰,宝马,比亚迪002594),理想,蔚来等客户。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公司与主流新能源客户合作日趋紧密,新能源业务收入增长趋势显著,2023年对新能源车型供货占比达公司营业收入的26.79%。2023年公司获得了客户颁发的“协同创新奖”、“可持续奖”等荣誉。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加大与客户沟通,深挖更多合作机会,增加单车配套产品,扩大单车产值;继续拓展和推进轻量化、模块化及储能产品,逐步扩大产品线,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公司格外的重视研发技术及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优化研发组织架构,提升人员工作效率,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在汽车仪表板横梁、新能源电池壳体等产品轻量化领域持续发力,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商合作,设计研发新型轻量化仪表板骨架等产品,并成功导入批量生产;在新材料应用方面,公司加强对多层复合材料和碳纤维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利用碳纤维良好的机械性能与轻合金金属相结合,为客户产品轻量化应用提供帮助。年内,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及创新,研发中心于2023年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通过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优势,与客户同步开发,为客户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时缩短项目开发周期,逐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

  公司持续推行精益化管理,以运营管控为基础,技术为支撑,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坚持持续改进。报告期内,公司从全面预算管理、供应链管理、投资评审管理、专项改善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将预算标准化,并对预算实施进行监控与优化;全方面开展N+3计划评审和物料请购评审,对呆滞存货和盘点结果进行梳理;优化项目管理审批流程,建立项目成本监控机制,监控项目成本状态,确保经营成本控制有效落实;系统性的进行产能管理与资源调配等,从多重维度,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效率。

  面对大宗物料市场行情报价波动,在保障生产的同时坚持既定降本策略并且不断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报告期内,公司依据不同原材料价格特性,灵活调整锁价方式,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通过技术降本、年度降价,综合降低采购成本,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与变革情况,以提高效率和保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大人才体系建设和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重点部门的人才引进、组织架构变革与调整,提升公司整体的项目管理和运营管理上的水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重点加大对基层干部的领导力、通用技能等开展各类培训工作;从财务可变成本、内控管理等维度的可量化指标,积极深入探讨、推动运营端、职能部门进行绩效管理与评价。完成新设立子公司的HR系统建设工作。通过上述工作,不断充实公司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夯实公司人才体系建设,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赋能。

  公司于2022年第四季度启动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项目。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地推进融资项目进展,本次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于2023年7月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并于年内完成发行工作。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数量91,532,828股,募集资金总额487,869,973.24元,公司于2023年12月22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毕新增股份的股份登记手续。

  通过本次长期资金市场融资及募投项目的实施,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有助于公司设备升级改造,逐步提升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和产业升级,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有序开展,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汽车制造业(C36)下属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C3670)。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汽车行业企业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多项指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推动汽车行业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动力。

  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消费持续恢复,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制度和市场环境,更大力度促进新能源汽车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专注于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主营业务为车身结构零部件及防撞系统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公司基本的产品包含金属零部件和非金属零部件两大类。除汽车零部件外,公司也生产少量汽车零部件相关的模具。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未出现重大变化。

  公司基本的产品包含金属零部件和非金属零部件两大类,金属零部件包括仪表板骨架、防撞梁、门槛、EV电池下壳体、EV电池上壳体、副车架以及其他车身冲压件等;非金属零部件包括前端框架、车底护板、备胎仓、EV电池上壳体、电瓶托盘、轮罩等。除汽车零部件外,公司也生产少量汽车零部件相关的模具。

  1、公司金属零部件最重要的包含仪表板骨架、防撞梁、门槛、EV电池下壳体、EV电池上壳体、副车架以及其他车身冲压件等。

  2、公司非金属零部件包括前端框架、车底护板、备胎仓、EV电池上壳体、电瓶托盘、轮罩等。

  对于钢材铝材类金属原材料,公司实际生产中会综合销售订单、销售预测信息、采购周期、生产计划及库存等因素进行采购。因账期、服务、交付等原因,公司通过第三方经销商采购大部分金属原材料。公司做月度、季度或半年度询比议价,确定供应商,采用货到付款的付款方式。

  热塑、热固类材料,如PP、玻纤增强材料,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采取年度锁定价格,每年初根据项目整体情况,商定新一年度价格。通过逐月签订详细规格的采购合同或采购订单进行采购。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在取得产品订单并签署框架合同后将产品规格和技术参数提交研发部门按照下游整车制造商的要求做相应的工艺设计和模具开发,在通过整车制造商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批准程序(PPAP)后由生产部视订单的详细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公司目前采用区域性管理模式,实行大客户经理制。公司销售均为直销,不存在经销情况。公司业务部主要负责客户新项目的议价、承接和量产产品的订单承接及销售服务。公司在与整车制造商的合作过程中一般会用“一品一点”配套模式,即一款零件只由一个零部件厂商供应。

  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掌握轻量化前沿技术,并成为专业的轻量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材料方面,经历了从高强钢、超高强钢、铝合金板材及型材到多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单独及组合应用;同时,公司已与国内外先进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模具厂商、材料厂商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持续进行深度交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产品研究开发效率和质量,并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进行研究。在工艺方面,具备冲压、辊压、液压成型、铝挤压成型、热成型、激光焊接到挤出、热压和注塑等多种生产的基本工艺。此外,企业具有自主设计的研发体系,经历多年发展,已经为国内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的整车厂设计开发一百多个轻量化零部件。

  公司重要客户主要为中高端车型的优质主机厂,与包括一汽大众、北京奔驰、华晨宝马、沃尔沃亚太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也在逐步推广以新能源车为主的新兴主机厂客户业务,客户结构不断丰富。公司凭借对轻量化材料的深入理解和丰富的经验,依靠良好的制造能力和设计能力,慢慢的变成了行业内完整的车身轻量化解决方案提供者。

  我国汽车行业快速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交通、环保、能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国家逐渐重视节约世界资源、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政策指引下,汽车轻量化以及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汽车轻量化后车辆加速性提高,车辆控制稳定性、噪音、振动方面也均有改善。因此,车身重量的降低将对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减少废气排放都有显著效果。随着汽车从传统燃油型向新能源转型,整车厂商对零部件供应商又提出了技术创新及优化工艺的新要求。零部件行业的长期发展向好势头不变,仍有较大的发展机遇。公司将顺应市场趋势在轻量化方向上继续发力,利用公司的研发实力,将不同的轻量化产品组合,打造出更轻量化的车身结构件和安全件。

  (1)公司多年给国内主流品牌供货,与一汽大众、北京奔驰、沃尔沃亚太、华晨宝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吉利汽车、一汽红旗等优秀客户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从以往的单纯零件的过程开发到前期参与零件设计结构开发,整车零件布局,后期过程开发直至批量供货。同时,公司逐步推广以新能源车为主的新兴主机厂客户业务,与国内知名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理想、小鹏、蔚来、极星以及北美知名新能源车企等展开合作,客户结构不断丰富。

  (2)整车厂通常具备严格的外部采购管理体系,对于产品的交付及质量发展要求非常高,进入其采购供应链的厂商将面临较高标准的资格审核。同时整车厂每年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并开发潜在供应商,保障生产供应的稳定性。优质客户的审核为公司带来以下优势:①客户高标准的采购准入体系促使公司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始终能够保持在行业前列;②一旦通过供应商体系考核,通常会保持稳定的合作,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能够为企业来提供长期稳定的产品订单;③有助于公司开拓并获取新客户。

  (1)公司的研发中心涵盖产品结构设计、CAE仿真模拟分析、模具工装设计及制造、产品试制、过程开发、质量控制、试验验证等一系列功能,可以为客户提供工程可行性分析、数据模型制作、轻量化的设计服务,同时利用自身经验优势结合CAE仿真软件完成产品的刚度、强度、振动耐久、碰撞以及工艺成型等模拟分析,在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并利用拓扑优化降低了开发成本。研发中心实验室是一个集物理、化学、环境可靠性、腐蚀、振动耐久、机械可靠性实验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通过了CNAS实验室认可,同时获得一汽大众、吉利、沃尔沃、一汽红旗、广汽、比亚迪等多家汽车制造商的认可,为公司的研发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实验验证资源保障。

  (2)公司在金属与非金属领域均有良好基础,对不一样的材料的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将不一样的材料的融合使用,实现更精准的零部件材料设计技术,从而实现在减轻重量的基础上保证零部件强度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持续为客户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

  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奠定了公司雄厚的制造实力。公司拥有数条大型进口冲压生产线及全自动热压生产线,数十台进口油压机、注塑机、多工位移送冲压机,数十台德国、日本、瑞典等进口自动焊接、水切割、涂胶机器人,德国TRUMPF激光焊接组,铝挤压生产线,完整的产品性能试验设备,并且公司拥有SAP、MES等先进的管理软件,保证了公司可实现智能化的管控一体化生产,使公司拥有优秀的生产制造能力。

  公司实施生产基地战略布局,迄今为止已经在国内主要客户周边建有二十余个生产基地,已在华南、华中、华北、华东以及东北地区建立全面的生产配套网络,缩短了与整车厂的配套距离,也缩短了对整车厂要求的反应时间。上述生产基地的建成表明公司全国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将能实现更加贴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提升市场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竞争基础。

  整车制造属于高度精细化产业,因此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其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公司设立以来一直对产品品质高度重视,公司通过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包括新产品质量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过程质量管理、售后质量管理,质量实验室在内的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并依托该体系,使公司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关键总成产品采用在线自动尺寸检测,有效监控过程波动,提高产品合格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842,815.63万元,同比增长6.2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425,891.40万元,同比增长15.72%。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1,813.32万元,同比增长4.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50.09万元,同比增长73.89%;实现利润总额12,926.90万元,同比增长50.06%。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其中,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增长态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重要作用;商用车市场企稳回升,产销回归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接近500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

  1)采购全球化:为了增强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全球资源实现零部件的全球采购,在开发、生产、采购、物流等多方面压缩成本。整车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对所需的零部件按性能、质量、价格、供货条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比较,择优采购,改变了只局限于采购本国内部零部件产品的做法。而零部件企业也将其产品面向全球销售,不再局限于仅仅供应给本国内部的下游企业。

  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的竞争将更多的体现在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取得优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需具备同步开发能力、加工技术和大批量及时交付能力,促进企业与下游整车厂的协作不断加深。此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上游供应商间的合作也会更加紧密,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需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加工技术能力充分了解和信任,同时与上游供应商实现生产计划及时共享和原材料库存整体安排。

  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正积极推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速了汽车行业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在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a.受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对核心零部件的需求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电力电池和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等方面进行研发和投入,致力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

  b.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对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轻量材料或高强度钢材料成为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高强度钢具有强度高、塑性、韧性较好、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等优点,较普通钢材能很大程度减轻车身重量,在汽车冲压零部件中所占比例正大幅上升。铝、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也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抗腐蚀性强、导热性较好的特点,能够较好的应用在汽车发动机气缸盖、热交换器中;镁合金则具有优异的散热性和抗震性,主要应用在方向盘、轴承、安全气囊底座中。

  c.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操作便利性、娱乐性日益提高的需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向电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汽车创造高附加值拓展了空间。目前,汽车电子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控制和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自动驾驶等方面,保障整车安全性能的同时提高人们在路途中驾驶的乐趣。未来,汽车将完成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换,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信息产业的有机结合。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而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中的上游产业,是整个汽车工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创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相关财政和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故长期向好势头不变,中国汽车行业也将从过去的做大规模向做强实力转变。

  随着汽车制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消费市场逐渐饱和,为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开拓新兴市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加速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给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增长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内资零部件企业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得到众多主机厂的认可。

  整车厂业务区域布局具有较强的集群化特点,从而决定了以产业链为核心,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配套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出于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供货周期、提高协同能力的目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般选择在整车厂附近区域设立生产基地,因而产业布局集群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此外,整车厂为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在产品开发时普遍采用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的模式,从而对零部件供应商集成化生产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最终促使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的生产模式逐步向系统化、模块化方向转变。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对汽车的价格敏感性变得更为强烈,从而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车零部件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规模和品牌经济效应,通过大规模的组织生产、运输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供货能力及品牌知名度。因此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整体规模并降低生产成本将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未来着力提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公司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支持、配合整车制造商于其集中分布区域战略布局产能;大力提高研发及生产技术水平,顺应工业自动化潮流,提升管理及生产经营效率,打造一个立足中国,放眼国际,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在客户方面,继续保持现有整车客户配套优势,扩展其他客户零部件供货规模,并持续增强国有自主品牌供货份额。在研发方面,继续专注于轻量化车身结构零部件及防撞系统零部件的设计和开发,重点发展模块化零件及大型车身分总成零件。在生产运营方面,持续优化内部运营能力,提升智能制造和精益生产水平。

  经营理念方面,建立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经营管理体系,增强管理水平及技术开发能力,提升管理运营效率,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完成产能的战略布局,积极拓展新客户并进一步满足客户的新产品开发及配套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国内主要汽车产业集群地区的布局,实现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继续提升公司作为国内一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的行业地位,不断增强公司设计开发能力及提升生产自动化制造水平。

  建立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经营管理体系,增强管理水平及技术开发能力,提升管理运营效率,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完成产能的战略布局,积极拓展新客户并进一步满足客户的新产品开发及配套服务需求,完成国内主要汽车产业集群地区的布局,实现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继续提升公司作为国内一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的行业地位,不断增强公司设计开发能力及提升生产自动化制造水平。

  公司将全方位提升汽车零部件传统及自动化产品线,从技术角度和市场推广角度,围绕公司主营产品的相关领域,全面升级公司制造设备,进一步扩大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生产规模,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公司将继续优化现有生产工艺,持续提升金属和非金属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基于公司既能够完成金属也能够完成非金属结构零部件的优势,向系统零件供货商发展。

  随着汽车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不同材料的混合使用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公司在金属与非金属领域均有良好基础,对不同材料的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基于上述基础,公司将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不同材料的融合使用,实现更精准的零部件材料设计技术,以此来实现在减轻重量的基础上保证零部件强度和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目标。

  公司将在轻量化方向上继续发力,利用公司的研发实力,将不同的轻量化产品组合,打造出更轻量化的车身结构件和安全件。为提升市场占有率,公司将进一步拓展车身结构和安全件,最终具备为汽车制作商提供汽车系统车身结构件总成服务的能力。

  公司将持续重点开发轻量化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从产品上包括仪表板横梁,后防撞梁,电池托架,备胎仓,顶棚和前舱隔音垫,电池包壳体,引擎盖,后背门总成,车门总成,副车架总成,碳纤维加强车身零件,钢铝混合车身等;从工艺上包括钢和铝制车身结构及安全零部件的冲压、辊压、焊接,铝挤压,铝合金+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包塑,玻纤增强注塑,复合材料模压,高强钢和铝合金零部件与车身连接等。

  公司将侧重集成化零件如模块化产品及大型焊接总成的开发,包括前端框架模块,前围侧围焊接总成,备胎仓焊接总成等。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将按照提高效率、优化结构和保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公司将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健全人力资源规划系统、任职资格系统、教育培训系统、绩效及薪酬管理系统,完善分配激励政策,实现公司人力资源增值目标。

  公司主要产品为车身结构零部件及防撞系统零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乘用车领域,公司业务的发展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如果未来汽车行业景气度出现明显下滑,可能导致总需求下降和加剧行业竞争。公司持续紧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促进企业产业化升级,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随着汽车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必将吸引更多企业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致使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壮大。行业内优秀的企业实力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导致行业竞争有所加强。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如果公司不能巩固并增强已有的优势,将存在市场份额下降以及被整车厂商的其它零部件供应商替代的风险。公司将持续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同时继续专注于轻量化等零部件的设计和开发,增强产品质量稳定性,巩固既有市场。

  汽车行业是世界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则是汽车制造工业的基础。为提振车市,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来刺激汽车行业的消费态势。2023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等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加大对我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支持和鼓励。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若出现环境污染加剧、城市交通状况恶化、能源紧张等情况,中央政府或各地方政府未来调整鼓励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可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而将对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公司将不断的优化产品结构,积极适应市场新常态,对外做好行业发展研判,并及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同时提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前瞻性研发,加强新项目投资风险防控,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和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国内知名整车制造商。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73.67%,其中,公司来源于一汽大众的收入为202,398万元。客户集中度较高,其主要原因为:

  (1)汽车零部件行业准入门槛较高,整车制造商甄选供应商是一个严格而又漫长的过程,而正是因为这一过程的复杂性,整车制造商一旦确定其供应商,便形成了相互依赖、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格局;

  (2)整车制造商通常一个零部件只由单一供应商生产供货。上述因素导致了汽车零部件需求方对于与之配套的下级零部件供应商有着较高的规模、资金和技术要求。因此,公司一旦取得订单,便需以有限的生产资源满足客户大批量稳定供货的需求,因而形成了客户集中度较高的局面;

  (3)公司主要客户均为知名汽车厂商,在国内具有较高市场地位,公司也会持续巩固与大客户的合作关系。未来如果主要客户由于自身原因或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不利变化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或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而公司又不能及时拓展其他新的客户,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公司将在巩固和维护好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客户的开发拓展力度,不断提高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公司产品类型丰富,涉及多种类原材料采购。报告期内,公司车用钢材、铝材成本占产品总成本比重较高,其价格的波动对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影响较大。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组织生产,且部分客户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有一定的补偿机制,但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将会对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根据不同原材料价格特性,灵活调整锁价方式,通过成本压力传递、精益生产、集中采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综合降低采购成本,保持盈利水平。

  已有2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603.58万股,占流通A股8.20%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27元。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有加速趋势。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9153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5.77%,股份类型: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2.99亿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81.90%,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