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厦门鸿基伟业:细小碳纤维 拉动大能量

来源:m6手机网页版登录    发布时间:2024-05-24 22:36:15

  鸿基伟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梦君:新质生产力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的提升和附加值的增加。这要求企业不仅要有生产能力,更要有创新力——不是简单的创新,而是持续创新,要以工匠精神,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在产品上,就是要能够分析产品的使用场景,针对性地开发出性能更优、品质更高的产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提议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更多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一根2克不到的碳纤维辐条,拥有令人咋舌的能够承担重量的能力——超过350千克。这款来自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基伟业”)的产品,正被海内外顶级自行车大范围的应用,在摩托车及汽车的轻量化上也存在广泛用途。

  鸿基伟业位于同安,是我市传统制造业的一名“模范生”,公司持续在技术创新上发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再过几天,这个会议室也要被用来做车间了。”鸿基伟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梦君看着临时安放在外面的设备,笑着和记者说:“没办法,产能太吃紧了,天天被客户催着要货。”

  之所以会有这个“幸福的烦恼”,王梦君直言:“产品太受市场欢迎了。”鸿基伟业成立于2007年,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国内国际专利180多项,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轮毂、辐条、车把、车架等,目前正在进军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及轨道交通等领域。

  鸿基伟业的产品之所以能成为市场的香饽饽,王梦君道出了背后的缘由:以匠心精神锻造产品,坚持专注一件事;以技术创新不断的提高产品竞争力,以更轻、更强、更可靠的品质,在行业成为佼佼者,受到广大新老客户的认可。

  碳纤维辐条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我们开创性地研发出了无胶式机械连接工艺。”王梦君介绍,这一工艺最大的优点就是可靠性高。首先,该工艺连接性强,相较于传统胶水连接,不易脱落;其次,强度更高,一般金属材质的辐条拉到100多千克就会变形,但是碳纤维可以拉到350千克。

  “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更轻。”王梦君边说边递给记者一根碳纤维辐条,“一般一根金属辐条是5克~6克,但碳纤维辐条是2.6克左右。”王梦君说,目前他们最轻能做到1.7克。

  鸿基伟业创始人、总工程师王景山回忆研发过程时说,最难的就是碳纤维本体和金属件的连接,材质不同,其受力就不同,要在约0.5平方厘米的面积之内,至少承重350千克。在这个连接部位,他们特别做了“加法”。为了可以均匀受力,通过拉挤、膜压、共固化等环节,实现一体化成型。这一创新技术,历经五六年,用了十多万根辐条进行反复测试,采集数据、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工艺、设备、材料的改进,最后才得以突破。

  “目前环法自行车赛的赛车,用的就是我们这一配件。”王景山说,这一工艺,他们已申请了全球专利。

  无胶式机械连接工艺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自行车行业,还能够应用到抽油杆、电缆芯、大桥斜拉杆等。“别看小小一根辐条,这几年我们这款产品的产能一直在快速地增长。”王梦君说,去年创新高做到500多万根,今年要力争突破1000万根。“不是我们的订单就这些量,是以我们目前的硬件条件,受产能限制,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她说,他们一直在扩产,现有条件下,不仅腾挪出部分展厅用作临时厂房,接下来,会议室也要被“征用”。

  为了满足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去年7月鸿基伟业在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投资建设了新厂房——“厦门碳飞复材制品有限公司厂房建设及配套工程”项目。“新厂房将会投入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工艺,全工艺流程自动化产线,打造成为综合性碳纤维复材制品生产基地,产品涵盖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行业。”王梦君介绍,预计2025年3月竣工投产后,公司的产能将超十倍增长。以碳纤维辐条为例,规划的年产能将达上亿根。

  听到“哐当哐当”的机械声,记者循声望去,一束束碳纤维原丝正从大型机床上倾泻而出,行云流水,经过树脂浸泡、高温成型、定位等工序,根据其不同用途,被加工成棒状、片状或其他各种形状。

  “猜猜这一根丝有多细?”王梦君摸着产线上的原丝问记者。带着疑问,记者上前细看,轻轻搓了一下。“比头发丝还细不少呢,小小一捆,看似有上万根?”对记者的疑问,王梦君说,平均一根直径是5微米~7微米,仅为普通头发丝的十几分之一。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成片状的碳纤维经过模具高压、高温成型,主要用作轮毂,这是鸿基伟业的另一拳头产品,年产能超百万个。王梦君说,目前他们自行研发打造的第三代生产的基本工艺及机械化产线系统,大幅度降低能耗,提升生产效能。

  据了解,该工艺解决关键技术的短板问题,突破传统工艺,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破解生产周期长、能耗高等问题,是碳纤维制品生产的基本工艺的一次重大突破。王梦君说,该技术的突破,将为碳纤维制品的普及奠定基础,相同技术能应用在新能源轻量化汽车生产、工业化部件及相关体育用品,推动碳纤维制品的普及,这也是他们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王梦君看来,新材料、新产品、新场景,碳纤维材料作为“新材料之王”,将在各个行业、领域有着更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也更符合当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