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新职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

来源:m6手机网页版登录    发布时间:2024-07-08 11:52:3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变成全球各国抢占发展机遇的主攻方向。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与信息化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6.5万亿元,占全球的28%,排名第一。其中,2012年以来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一直增长,2018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17480.1亿元。尽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在不断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类型集中于中低端技术密集型。而在高端芯片、电子制造等高端技术领域,中国的自给率严重不足,从事制造业智能化所需的软硬件开发与服务人才严重缺失。由此,新职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应运而生,承担着推动中国高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创造全新制造模式的重要职能,助力中国占领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智能制造有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生产线进行设计、安装、调试、管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2.研究、设计、开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生产线.研究、开发、应用智能制造虚拟仿线.设计、操作、应用智能检测系统;

  6.安装、调试、部署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操作、应用工业软件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8.操作、编程、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提供智能制造有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猎聘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中高端人才占整个制造业中高端人才的35.89%,与2016年、2017年相比,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人才在制造业人才中的占比呈逐年增长态势。

  对比智能制造与制造业人才年龄分布情况能够准确的看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人才在25至30岁、30至35岁年龄段的人才占比高于制造业,35至40岁、40至45岁、45至50岁、5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才比例均低于制造业,说明从事智能制造岗位的年轻人比传统制造业更多,年龄优势能给智能制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3.【企业规模】据统计,中国有450万制造业企业,这一些企业在未来10年或20年,至少有20%的企业要转型成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一个数以十万亿计的市场正在缓缓展开。

  在智能制造的产业链上,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是智能制造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园也是数量最多的产业园类别,达到111个。其次是综合园区,达到96个。新材料园区为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物质引擎”,应用十分普遍,产业园区达到92个。

  【对企业价值】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的转型,有助于企业规划生产流程和工艺,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社会价值】是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顶梁柱”式人才,推动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技术革新也将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分析显示,2010-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上涨的速度,2018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17480.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6.5%,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般发达国家智能制造产值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25%-30%,我国目前智能制造业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20%左右。根据《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我国智能制造业所占比重将会逐渐增大,且增速快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预计未来5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量将到达900万人。

  随着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公司进行数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将会普及应用,需要大量操作、调试、维护、维修和改造方面的专业人才。根据调研显示,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和应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总数按照本科、高职和中职培养需求分解,具体如下表:

  中科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设计得出来、制造不出来的例子屡见不鲜,制造工艺核心技术不过关而导致生产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要为传统行业赋能,颠覆性成果制造人才也正面临巨大缺口,技能人才能力水平和操作规范与颠覆性产品研制要求不匹配,技能人才结构老龄化,智能化产品生产高技术人才急缺。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在关键技术领域任旧存在着许多“卡脖子”的问题,目前我国急需四类人员:高端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转化成果行业应用人才、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而职业教育就承担了后两种人才的培养,占整个高等教育结构的70%。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在题为《面向产业变革的高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领域专业建设》的主题报告中强调,人才紧缺和培养体系的不尽完善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问题,急需产学研用各界通力合作,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立德树人,师者为先,下一步行业教育培训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与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型师资和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上。聚焦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人工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协调创新,加大对院校新专业和专业方向建设的引导力度,加快院校乃至整个行业的人才教育培训供给结构优化,这也是当前推进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迫切需要。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在“中国制造2025”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关键是要有升级版的劳动力结构与之相适应,要有复合的知识结构,要有多元的能力特征,要有卓越的综合素养。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应用型人才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疫情当前,防护口罩供应量严重短缺,然而浙江天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购入的设备却无法扩大产能。困难之下,党员智能制造技术团队负责人章跃洪,带领一批党员老师站了出来。他们来到厂家,5人一天24小时泡在厂里,起早贪黑地干,终于克服了新设施安装粗糙、零配件不齐、设计缺陷等诸多困难。成功的背后是小组成员平均每条生产线多个生产环节,没日没夜地帮助调试生产,终于使生产线上制造出了合格的产品。据统计,智能制造技术团队50余名党员,近期已为金华市区20余家企业的复工复产现场解决生产问题,对接技术难题20余项,通过校企联合“突击攻关”,帮企业按下复产的“加速键”。

  陈晓庆,毕业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实习期间,在一家公司担任部门总经理助理和项目经理,为他后期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11月,陈晓庆在科教城大创园创业并成立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涵盖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售后维护等业务,涉及机加工上下料、冲压生产线、焊接单元等。凭借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和积累的工作经验,陈晓庆在创业后稳步推动公司发展。目前公司年均机器人销售量20-30台套,并得到国内龙头工业机器人公司华东区搬运类集成伙伴授权。“每个客户的产品以及应用场合都不一样,对于每一个客户,我们都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用心做好每一个项目。”

  2017年年初,李德明在和行业前辈、同事们理性分析创业条件和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后,依托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把握机会,创立属于自身个人的科技有限公司,两年多来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李德明通过智能制造领域自主创业完成了一次人生蜕变,梦想也得到了历练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