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8日,由皖西学院体育学院学生组建的“践行青春使命,筑梦红色泾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张讯豪、黄云逸两位指导老师带领下赴宣城市泾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推进体育学院志愿服务制度化、基地化建设,7月4日,体育学院团委和泾县团委在泾川镇人民政府举行签约和揭牌仪式,校地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泾县团县委副书记陈慧、泾川镇党委副书记唐裕松等出席签约和挂牌仪式。揭牌仪式上,双方分别介绍了泾县和体育学院共青团工作基本情况特别是志愿服务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双方对此次合作表示了高度认可,一致认为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是校地双方长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手段。同时,双方将依托该基地建设,不断拓宽和深化志愿服务合作的领域、范围、内容及形式,发挥基地平台优势,加强校地共青团工作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一同推动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7月5日上午,实践团抵达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先辈遗志。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是新四军军部驻扎云岭期间留下的主要遗址而建立的革命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该军部在云岭驻扎近三年在叶挺、项英的卓越领导下,新四军将士英勇抗敌,成功创建抗日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引导下,先后参观了军部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以及叶挺桥等展区,通过凝视历史图片、研读详尽史料和观摩珍贵实物,成员们深切体验到中国创立初期的艰辛历程和人维护党组织的坚定信念,充分彰显了革命先烈们的崇高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当天下午,实践团前往皖南事变革命烈士陵园,瞻仰这片充满历史记忆的神圣之地。陵园庄严肃穆,每一座烈士墓碑都仿佛在默默讲述着那段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岁月。实践团队通过前期学习和调研整理有关大别山与皖南地区的红色历史资料,在当地举办两场“红色足迹”主题宣讲活动,此次主题宣讲既是对实践团前期工作的精彩展示,更是对红色文化一次深入推广和普及。
7月6日上午,实践团抵达中国宣纸文化园,深入领略学习宣纸的非遗魅力。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作为承载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媒介,其独特的制作流程与精湛的技艺,历来备受世人瞩目。在园区内,实践团成员亲眼见证了传统宣纸制作技艺与现代展示技术的和谐共存。在博物馆的藏品参观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为小组成员详尽介绍了宣纸的起源、制作流程以及宣纸艺术作品。在亲身体验环节,成员们仔细观摩工匠们精湛绝伦的技艺,并与师傅深入交流非遗文化,还亲身参与体验了宣纸制作环节。宣纸制作的非凡魅力令小组成员深深着迷,成员们对宣纸制作中的复杂工艺与大国工匠精神心生无尽的钦佩,赞叹于每一道工序的细致入微和严谨规范,对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勤劳表达了由衷的敬意。
7月7日下午,实践团在泾川镇官塘社区、幕桥社区和汀溪镇等地针对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教育,重点围绕“防溺水”和“食品安全”两个主题组织并且开展三场志愿服务活动。在防溺水方面,小组成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直观的演示,向社局居民特别是中小学生详细讲解防溺水的重要性和开展急救的相关知识,提示警醒我们远离危险水域,遇到紧急状况时如何正确自救和施救。在食品安全方面,队员成员向参加活动的家长及中小学生普及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就如何正确选购食品、辨别食品保质期和质量标识以及夏季食品储存和加工等事项开展知识普及。当天活动最后,实践团向各个社区的居民们发放暑期安全宣传单,以提升暑期安全知识覆盖面和辐射度。
7月8日上午,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实地走访昌桥乡部分自然村,对当地的全民健身态势开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以当地居民为调研主体,重点围绕乡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使用现状和管理模式以及群众体育的参与现状等方面展开。调研中,为获取有效样本,实践团成员采用了实地勘察、入户访谈等多种调研方式,多角度多维度对样本数据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得出昌桥乡农村体育发展存在问题以及破题的思路和对策。本次调研活动,实践小组成员积极还向村民普及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引导广大村民在农闲时节热情参加运动,提高体质,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做出响应了安徽省大学生“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系列活动要求,得到了泾县团县委和泾川镇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实践团践行习五四重要寄语精神,通过理论宣讲、红色教育、走访调研、非遗传承等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建功立业的内生动力。实践团成员也都表示,要珍惜此次难得的实践机会,不断锤炼自己、提高个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