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海联金汇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m6手机网页版登录    发布时间:2024-03-15 08:48:13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周期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的快速增长阶段,公司所处的汽车零部件赛道将随着行业周期进入发展快车道。同时,在“双碳”政策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2035年)》引导下,汽车行业正快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我国电动车的渗透率逐年快速提升。为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于2023年7月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七部门于2023年 8月联合印发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3,016.1万辆、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958.7万辆、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零部件的创新对整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驱动力。随着我们国家汽车行业的快速地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扩大,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中商情报网统计,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营业收入由2018年的33,74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1,953亿元,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4,086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5.49%。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众多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打破了跨国企业垄断的格局,在设计、研发、生产能力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不断进入全世界汽车供应链并逐渐实现汽车零部件制造的高端化、精密化,具备了在服务和技术上与国外厂商在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实力。同时,国内知名汽车合资品牌为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和降低采购成本的需要,逐步更多地选择研发能力、工艺水准不断提高的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公司能够带来了替代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机会。未来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结构优化、产品升级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叠加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厂商的崛起,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未来有望持续保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能力的国内龙头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能够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国务院《“十四五”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到 2025年,数字化的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相信随金融科技渗透率和金融科技下游需求的不断的提高,金融科技产业链景气度将持续向好,金融科技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在“十四五”规划主线下,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迎来了更多政策红利,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业务场景深层次地融合,金融科技在推动着金融产业的创新和重塑。中国人民银行强调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加快金融与科技深层次地融合,启动了多个金融科学技术创新监管试点。总体而言,5G、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逐步发展成熟,科技和金融的融合更广泛,创新商业模式和创新业态不断涌现,同时,监督管理的机构进一步强化金融科学技术创新规范引导,推动金融科技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主体业务包括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板块的汽车零部件业务,以及金融科学技术板块的移动信息服务和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

  汽车零部件业务作为公司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板块的核心业务,主要为国内合资汽车品牌、自主品牌等主机厂商提供汽车轻量化解决方案,产品涵盖汽车安全结构总成、车身模块化焊接总成、仪表板横梁总成、车身总成、地板总成等产品。公司在全国工厂布局40余家,生产基地覆盖各大主流主机厂制造基地所在区域。企业具有各种自动化冲压生产线、高强度钢辊压生产线、热成型生产线和汽车总成零部件机器人焊接生产线,具备车身、大中型结构件冲压能力,汽车辊压、热成型产品生产能力以及焊接总成生产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钢板集采、模具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有着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国内总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能够为客户提供前期设计、应用开发以及轻量化技术等综合性解决方案,已连续5年荣登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

  公司以自己独特的研发、技术和产品能力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①公司自主研发的“仪表板横梁”产品市场占有率20%左右,市场占有率位居前茅;②企业主导完成了国内多家知名主机厂“首款仪表板横梁”、“首款车门防撞杆与仪表板横梁差厚板”的国产化研发,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了“热处理防撞杆BR1500HS材料”成功实现了高强度车门防撞杆的国产化。③公司自2018年起定位汽车轻量化产品的研发技术,结合子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三十余年的供货数据分析和生产经验,形成了在铝合金、镁合金、高强钢等轻量化产品方面独特的设计和制造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1500MPa超高强钢辊压辊弯前防撞梁”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牌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公司具备从钢板采购到全车身结构件的开发与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服务能力,与宝钢、本钢等国内外知名钢铁集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集中采购增强成本竞争力,同时为内外部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供应链服务、模具设计加工、产品生产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等。

  公司采取“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公司绝大部分产品由公司利用自有的厂房、设备、技术自行生产,部分采用外协方式来进行生产。

  公司主要向丰田、大众、比亚迪002594)、沃尔沃、通用、长城、吉利、奇瑞、理想、赛力斯601127)、福田、埃安、智己、路特斯、光束、蜂巢能源等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销售汽车零部件产品。由于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交货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下游客户会对其供应商实行严格的综合评审,一旦确定上游供应商,将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销售流程如下: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融合消息服务商,主要面向金融、政企、互联网等集团客户,提供高效易触达的融合消息解决方案及信息服务;基本的产品包括联信通、银信通、云MAS以及5G融合消息服务等,为行业大客户、中小客户提供内容生成、内容分发、内容营销、客户运营、营销分析等全生命周期消息服务。

  公司拥有在全国范围内从事“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许可牌照以及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许可,同时拥有“跨境人民币支付许可”、“VISA国际卡网上收单服务提供商认证”、“香港金钱服务经营者牌照(MSO)”,在全国范围内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更好的提供基于支付的综合服务及跨境结算服务。公司聚焦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应用合作,为交通出行、电商物流、农资农产、金融保险、线下实体经济场景等多行业领域提供“支付+”定制化综合解决方案,以满足产业网络站点平台的复杂支付需求,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合一,帮助产业链平台实现资金流和交易完全契合。

  受产品结构及单价变化影响,车架、专用车及改装业务产品产量、销售量同比变动较大。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146项发明专利、31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36项软件著作权。

  1)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板块:拥有39项发明专利、318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拥有优秀的自主研发团队,联合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筹建了“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乘用车研发技术中心”及“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具有汽车轻量化产品研制、新技术孵化、模具设计等多方面核心技术研发的竞争力。

  公司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框架优链系统(UChains)自2017年来已连续7年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区块链”标准评测;自主研发的“海联金汇供应链金融系统”、“优链区块链服务平台(UBaaS)”、“联动优势UChains区块链平台”等4项区块链系统,已经先后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基于优链的“地方非银金融非现场监管区块链系统”、“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消费券服务系统”,先后获评为2018金融区块链创新应用优秀案例、2020及2021可信区块链峰会潜力案例。近年来,公司参与制定区块链相关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技术标准20余项、白皮书若干项,其中,5项团体标准被评为中国信通院“TBI十大优秀技术规范”,4项白皮书被评为中国信通院“TBI十大优秀白皮书”。

  在董事会“技术赋能企业未来的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公司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在全员范围内开展“嗨创匠新”活动,激发来自基层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提升了组织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创新成果已大范围的应用于公司生产和运营各环节,全员创新氛围活跃、创新基因深厚,为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奠定了持续创新的技术沃土。公司现在存在 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市级研发平台,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技术能力及创新优势持续提升。

  公司已连续5年荣登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拥有以丰田、大众、比亚迪、沃尔沃、通用、长城、吉利、奇瑞、理想、赛力斯、埃安、智己、路特斯、光束、蜂巢能源等为代表的乘用车领域的优质客户,和以福田戴姆勒、一汽解放000800)、陕汽、三一重工600031)、中国重汽000951)等为代表的商用车领域的知名客户,成为上述部分客户的核心供应商。

  公司近几年慢慢地增加移动消息应用创新,构建了全面的5G融合消息解决方案能力,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抓住金融大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开发出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同时公司通过专业的消息服务经验,基于消息升级对消息行业应用变革的深刻理解和快速构建产品服务的能力,向上游拓展内容服务、营销服务等非触达领域,构建消息营业销售能力,和传统消息服务商进行差异化竞争。

  公司拥有在全国范围内从事“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许可牌照以及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许可,同时拥有“跨境人民币支付许可”、“VISA国际卡网上收单服务提供商认证”、“香港金钱服务经营者牌照(MSO)”,在全国范围内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更好的提供基于支付的综合服务及跨境结算服务。公司自主设计的“联账通”综合解决方案获得2023年度产业数字金融贡献奖,“联账通”综合解决方案将多种支付方式与支付账户相结合,通过模块化产品协助企业将交易线上化,满足现今网络站点平台的复杂支付需求、高效灵活的处理资金,帮助平台实现资金流和交易完全契合,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合一。

  公司拥有一群志同道合、聚力发展、拥有正能量的优秀人才队伍,实施以人为本的高效激励机制。多年来,公司很注重对内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对核心员工实行高端学位培养机制,把员工“送出去”到高等院校接受系统学习,不断的提高专业能力,增强信心,反哺企业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公司在内部实行无边界团队及项目制管理模式,给员工创造历练自己的机会,深度挖掘员工潜力,逐渐培养了一批有想法、有能力、肯奉献的优秀人才。同时,公司也很看重高品质人才的引进,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品质人才,与内部人才互为补充、协同发展,搭建了多层次、跨学科的高精尖人才梯队。公司还推出并实施了多种员工奖励政策及合伙人计划,鼓励人才与企业共生共赢,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9,526.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56.0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29%。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体现出了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发展韧性,汽车零部件业务在经历突发订单波动影响后迅速回归常态,组织变革、人才引进、客户及产品研究开发、低效资产处置等取得重要进展;金融科学技术板块在经过前期业务梳理及整合后取得较快增长,经营效益逐步显现。

  面对中国汽车行业大发展的市场机遇以及行业内优胜劣汰的加速进行,公司持续拓展新客户,一直在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加大轻量化、新材料等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力度。公司2023年成立了新材料轻量化研究院,着力提升技术、产品研制力量;为实现用户产品需求,引入了先进的热成型生产线,增强客户粘性。同时,公司逐步加强内部管理和资源整合,实施组织变革并引进相应高层次人才,加强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各基地之间的管理协同、业务协同、产品协同、研发协同,提升协同效益和应变能力;加快数字工厂、智能工厂建设,持续提升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以汽车零部件业务为重点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投入和改革措施,通过对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的优化调整,主动控制毛利相比来说较低的业务,重点发展竞争力较强的智能制造产品,提升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之受外部环境和订单变化的影响,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0,214.0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6%。

  报告期内,公司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基于在行业内的良好口碑及信誉,在稳定服务金融机构的基础上,持续拓展中小型行业客户,为业绩增长带来良好动能。企业具有自主研发的服务系统,面向行业客户,提供简单方便、接口丰富、快速发送、灵活计费、全场景、一站式消息云服务。目前,公司已与全国多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总行开展了业务合作,同时也积极拓展对中小型行业客户的云服务,已成功吸引超过千家新客户入驻。随公司消息业务上下游应用和业务体验的日臻完善,为进一步开发中小型行业客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报告期公司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5,579.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38%,服务客户的短信量超千亿条,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打造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的技术和渠道优势,为商户提供多元化服务,助力中国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在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基础上,持续拓展线)融合的新业态,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增强品牌影响力。公司聚合产品“联动惠商”通过聚合分期收银台协助零售、服务等行业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同时联合多家银行进行数字化营销的服务落地,达成用户、商户、银行、支付机构多方共赢的局面。本报告期公司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大幅度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89,195.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02%。

  2024年是公司的改革发展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板块,把汽车零部件业务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司已于年初调整组织架构并新聘任三名与汽车零部件业务相关的副总裁,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以奋斗者为本的宗旨,坚持导向客户、导向一线、导向冲锋、导向高绩效,打造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公司将大力拓展新客户、新订单,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加快汽车零部件业务各平台的整合,实现基地间的生产协同、产品协同、研发协同,提高内生增长动能;有效借助投资并购等途径扩大商业版图、扩大客户群体、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外延扩张步伐,进而提升公司行业和品牌影响力。公司将持续加大在汽车轻量化产品上的研发投入,通过新材料轻量化研究院实现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落地,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公司将持续以服务用户为中心,以业务架构为基础,以企业级管控、新技术综合应用为原则开展融合消息应用系统模块设计,全方面提升银行场景管理、客户洞察、数据化运营的能力,构建包括“消息银行统一建设、消息管理集中运营、消息应用融入场景、消息生态价值输出”在内的完整的金融服务数字化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以AI赋能5G融合消息生命全周期,包括内容生成、内容审核、语音识别、精准营销、语义识别等,助力5G融合消息产业生态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同时,公司将专注于消息营销领域,利用5G融合消息的崛起开辟一条数字化营销的子赛道——消息营销,以满足企业对用户增长、活跃的需求,打造公司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

  公司第三方支付业务继续坚持以合规发展为根本,以支付为发展基础,创新发展衍生产品和服务,与别的业务板块合力为商户提供围绕支付生态一揽子的数字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将努力提升支付市场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及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服务水平,聚焦客户服务市场、深耕细分行业,紧抓中国与全球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在支付领域的应用。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有关政策到期后能否得到延续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重视国家政策导向,及时评估政策变化给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同时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夯实盈利能力,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确保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科技行业服务的大消费领域是国家积极推动和扶持的重点产业,符合国务院支持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鼓励线上线下交互、推动数字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产业支持政策。若相关监管政策或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将对公司金融科技板块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及时作出调整战略措施,对业务风险点进行及时预警和纠偏,确保公司金融科技业务与国家产业政策和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同步。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一些传统的移动信息服务业务正面临来自诸如微信等移动应用的冲击,部分传统业务目前已呈现增速放缓趋势。若公司不能根据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状况适时对业务与产品做持续更新与升级,将没办法保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很看重各项业务的研发和创新,将持续加大技术及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推动技术和产品一直在升级,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金融科技板块业务受国家法律和法规及行业监管的同时,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正在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竞争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给第三方支付行业带来了考验,若公司不能继续精准抓住市场变化并保持技术及产品的前瞻性、加大服务创新和市场开发能力,不能建立、保持和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则可能会引起业务拓展困难,影响经营业绩。公司已制定技术和产品差异化的发展的策略,持续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突破市场同质化产品恶性竞争的坏因,积极探索市场及前沿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技能型产业工人的需求快速提升,劳动力结构转型在所难免,企业将持续面临人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人力成本的变动对人力资源的策划、培养、考核及激励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业务的持续创新及转型,公司在不断吸引更多管理、技术、研发、营销等高品质人才加入的同时,将通过设备改造、数字化改革等手段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和调整人才结构,关注人均产值,动态化应对人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公司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板块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铝材及其加工品。受原材料供给及国际形势动荡影响,其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公司产品的成本,进而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将深化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动态价格监测机制和销售定价模式,降低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合计 6,364.87万元,占总资产比重为0.69%。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公司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要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若未来经营不达预期,企业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当期损益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通过升级人才结构、提高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管理上的水准、提升运营效率和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确保各阶段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已有2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78亿股,占流通A股40.75%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70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2024-02-29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12-31)减少3339户,幅度-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