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和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加之具备竞争力的用工成本、良好的基础设施,精密结构件制造市场发展逐步崛起。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是集产品研发、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加工、配套组装等为一体的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其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模具设计及制造、成型技术及深加工工艺、自动化制造等方面。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符合现代制造业中产品精密化、轻量化、节能化的要求,行业景气程度对我国总体制造业水平影响较大,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汽车、移动通讯、光伏、储能等下游产业链。
在下游细分领域中,多数企业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准入体系,对精密零部件产品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少量企业凭借资金优势、研发创新、生产工艺与核心技术积累,以及高性价比和品质的产品,逐步在各自细分领域形成良好的口碑与竞争力,提高了在细分领域的行业集中度。也正是因为精密结构件下游应用行业广泛,不同应用领域对精密结构件产品的精密度要求各不相同,且行业内主要产品多为非标准件、不同应用领域产品的加工工艺差异较大,行业内企业在各类细分产品上均呈现相对独立的竞争格局,因此,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精密结构件行业绝对龙头企业。
伴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得到了广大消费者青睐,汽车行业逐渐形成“传统燃油车高端化、新能源车全面化”的发展特征,自2020年以来,实现连续正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度,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016.1万辆和 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均首次超过3,000万辆,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
得益于各企业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链资源优先向新能源汽车集中等因素,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持产销两旺发展势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958.7万辆和 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5.8%和 37.9%;新能源汽车出口 172.7万辆,同比增长61.5%。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2024年,在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降、车型加速迭代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将持续增长,预计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 1,150万辆(含出口),电动化渗透率有望超过37%。
另外,根据 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64.8%;美国和欧洲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 294.8万辆和 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800万辆,全球汽车电动化渗透率将接近20%。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全面轻量化、电气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新阶段,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出台《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及《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等多项行业扶持政策及指导意见,明确支持我国要引导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整车及零部件系统集成、先进汽车电子、关键零部件模块化开发制造、核心芯片及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且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步呈现采购全球化、供货系统化、产品环保化、技术智能化和产业集中化的发展趋势。在前述背景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正逐步从“成本优势”为核心转向“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业务布局,与美国、德国、日本等整车配套企业差距逐步缩小,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国产化的进程不断提速。我国零部件制造企业有望凭借成本优势、先进制造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同步研发能力获得与国际整车厂或全球排名前列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机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人民币5.5万亿元。
在产品应用方面,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精密结构件主要应用于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包括了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箱前壳体、后壳体、转向器壳体、油泵壳体等结构件;对于新能源汽车,精密结构件在核心的电池、电机及电控(合称“三电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包括电控系统的多合一的箱体、盖板,电机系统内外电机壳体、电机端盖,电池系统中的电池包壳体、电池控制系统的箱体与箱盖等。此外,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铝合金轻量化汽车精密结构件在前后纵梁、左右车轮护罩及挡板、内基座、减震塔、动力总成托架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精密结构件已经成为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供应来源。
在海外市场需求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以及环保法规的日益趋严,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19年底到2020年上半年,欧洲密集推出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德国连续加码新能源汽车补贴、欧盟拟免除零排放汽车增值税以及法国发布88亿欧元的汽车援助计划等;美国众议院于2021年11月通过1.75万亿美元支出计划,计划将有3,2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和电动车税收抵免,最高单车税收抵免12,500美元;2021年8月,拜登签署行政令要求2030年电动化率达50%。随着欧美市场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的持续推出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市场渗透率将加速提升,在行业政策持续利好的加持下,预计未来海外市场汽车零部件需求将持续大幅增加。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自动驾驶系统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整车舒适系统的追求越来越高,使司乘人员得到更加舒适的体验,汽车整车舒适系统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汽车底盘舒适系统——汽车独立空气悬架系统 ;二是汽车座椅舒适系统;具体为: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空气悬架市场需求的增长。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较为敏感,空气悬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对抗风阻,空气悬架可以调整汽车底盘高度,从而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风阻;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受电池重量等因素影响,相比于燃油车普遍重量更高,传统螺旋弹簧悬架因为重量重、钢丝直径大等原因会影响整车设计和驾乘舒适性,而空气悬架则可以有效平衡高承载和舒适度的要求。同时,从技术趋势看,在智能化的浪潮下,空气悬架的控制算法与高精地图、道路扫描以及驾驶习惯的有效整合,是未来空气悬架的主要发展方向。配套的高频电子减震器仍处于快速迭代的状态,供气单元、空气弹簧的技术方案与配套体系国产化替代的潜力巨大。目前,空气悬架已形成广泛认知,但装配量不高。伴随着中国本土厂商对国产化生产线的投入以及新能源适配车型的增多,将推动空气悬架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早期乘用车座椅通常为手动调节,且一般不具备加热、通风和按摩等舒适性系统,调角机构一般只有靠背的角度调节。但近年来,随着需求端的消费升级和供给端竞争趋于激烈,主机厂在座椅上的投入持续增加,围绕“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和智能化”四大发展方向,不断增加相关的功能和配置,如电动多向调节、座椅记忆、加热通风按摩、腰部支撑和腿部支撑(增加调角机构数量)等,同时,通过座椅骨架的尺寸优化(在保证座椅骨架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对骨架局部的尺寸和壁厚进行优化)和拓扑优化(适当设计孔、间隙和加强筋)的方式,实现轻量化目标。现在整车厂已将具有个性化功能、舒适性的座椅产品作为整车的卖点,进一步推动了乘用车座椅的功能升级,目前10-20万元价格区间的中端车型也已开始提升座椅的功能和配置,如比亚迪002594)秦PLUS、宋PLUS及吉利星瑞、帝豪L Hi-P等系列车型均配置了座椅通风加热、电动调节等功能。
当前乘用车座椅平均单车价值量为4,000元左右,占整车成本 3%-5%,随着座椅的舒适性功能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乘用车座椅单车价值量后续也将持续提升。目前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空间约为926亿元,基于乘用车销量的增长、车型迭代加快再叠加座椅单车价值量的提升因素,预计 2026 年国内座椅市场空间达到 1,500 亿元。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工信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的能力”;《“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力争建成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力争每万人拥有26个5G基站,按国家人口数量折算,保守预计2025年我国5G基站数量将达到 360万个以上。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从前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5G网络建设在持续深入推进中,网络覆盖能力持续增强。同时,海外通信市场需求仍持续增长,全球知名通信设备供应商诺基亚、爱立信是公司长期战略客户,随着公司海外产业基地的配套落地,公司移动通讯领域产品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动力电池行业已迈入技术持续快速革新、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纵向一体化以及海外布局加速的发展新阶段。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电动电池装车量达到705.5GWh,同比增长38.6%。根据SNE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1.5GWh,同比增长 60.6%。动力电池出货量的不断增长推动着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如铝壳、盖板、连接片等)需求不断增多,市场前景广阔。
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改能源〔2022〕209号)、《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等国家级政策强调了新型储能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后,储能电池行业发展持续高涨,指导及激励性政策不断落地,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项目中配储比例逐步提高,2023年我国电力储能出货量、中标量以及并网装机量均创历史新高,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 2023年1-12月源网侧储能系统及EPC累计中标88.01GWh,其中11月中标规模创全年新高,达 16.67GWh。随着大型储能电站、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也快速增长,随之将推动其相关的精密结构件市场持续发展,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2024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超200GWh,同比增长超25%。储能电池出货量的不断增长推动着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如铝壳、盖板、连接片等)需求不断增多,市场前景广阔。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汽车、移动通讯、新能源等行业发展方向,加快提升自身主营产品的开发、制造能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发其全球市场业务,抢抓业务订单、扩大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和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加速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进度,空气悬架系统、座椅舒适系统用精密结构件产品等新建产品线实现逐步批量生产;加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研发投入,解决关键生产设备自动化开发问题,有效实现成本控制、优化供应链管理等目标;围绕“整车舒适系统 ”“智能座舱”的市场核心需求,发挥并购信征零件的业务协同效应,整合客户资源,整体同步开发座椅舒适系统部件与小总成系统产品项目、座椅紧固件产品项目及座椅金属骨架产品项目,大幅提高座椅产品单车价值量;围绕“智能底盘”的个性舒适化所带来的空气悬架系统产品需求,推进“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加速开拓国内空气悬架系统部件与总成产品项目;推行SAP S/4HANA为核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上线全球多业态经营管理的核心系统平台,将MES、WMS、OA等系统集成,通过数据化协作加强内部工作效率,为公司业务全球化布局赋能;持续引进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移动通讯、新能源领域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及技术骨干人员,公司的管理层队伍建设,运营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产品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及客户服务满意度等方面持续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77 亿元,同比增长30.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67.79万元,同比下降22.92%。其中,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40亿元,同比增长49.61%;移动通讯领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0.83%。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动因素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与所属行业发展状况相符合。
公司定位于精密智能制造,重点围绕整车舒适系统需求,以“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系统领域为核心,开发座椅舒适系统和空气悬架系统及其关键核心部件产品业务,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产品为:精密金属冲压结构件、紧固件及精密模具;汽车座椅线束与通风、加热、按摩等座椅舒适系统产品,汽车空气悬架系统总成与部件等汽车底盘舒适系统产品;5G通讯滤波器与天线设备等,具体下游应用领域为汽车、通讯、新能源等。
主要产品为精密金属结构件与紧固件。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包括:汽车安全系统、汽车底盘系统、汽车电子系统、车载娱乐等系统用部件,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紧固件产品包括:异形紧固件、压铆紧固件等。
主要产品为座椅加热、通风、按摩、支撑等小总成系统,部件包括相关电控系统ECU、座椅线束、电动座椅专用开关、座椅感应器SBR、汽车座椅有刷/无刷电机、方向盘加热和触摸感应部件、座椅调节指纹识别用部件等。
公司具备丰富的电控空气悬架软硬件全系统开发能力,同时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设计、模拟仿真、标定、调校、测试等服务。主要产品为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总成硬件及软件,包含ECU(电子控制单元硬件+软件),空气弹簧,橡胶囊皮,空气供给单元,所供产品广泛应用于海内外乘用车及商用车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领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1.40亿元,同比增长 49.61%。其中,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用精密金属结构件实现营业收入约 6.38亿元,同比增长约21.67%;座椅舒适系统部件与小总成系统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4.15亿元,同比增长约74.81%。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完成收购 Pneuride Limited19.99%股权,加速开拓国内空气悬架系统部件与总成产品项目,努力实现公司从零部件供应商发展为整车舒适系统集成供应商的战略目标,普莱德(苏州)现已成为国内某高端品牌车企新平台项目空气悬架系统的前后空气弹簧总成产品的定点供应商;子公司信征零件的座椅舒适系统部件与小总成系统产品,终端车型已经覆盖比亚迪(秦、宋、汉、仰望U7&U8、Mona、海豚、驱逐舰等)、广汽(埃安、传祺M6、昊铂 Hyper GT等)、小鹏X9、吉利(极氪、Smart等)、理想、奇瑞、华为智界 S7、上汽智己、东风岚图、华为与北汽合作的享界S9等;公司北美墨西哥工厂已直接及间接承接国际知名新能源整车厂 T客户座椅及娱乐系统用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项目;苏州工厂通过客户间接承接比亚迪、理想、蔚来、国际知名新能源 T客户、上汽飞凡等整车厂座椅金属骨架产品项目以及宝马娱乐系统用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项目等。
公司现有通讯设备产品包括4G/5G滤波器、基站天线等,持续提升滤波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能力与效率,同时,进一步开发微波器件、滤波与射频天线一体化设备等产品,扩大产品供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现已实现向全球知名的移动通讯主设备商批量供应4G/5G滤波器、基站天线、AFU等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通讯设备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115.43%。
独立自主设计开发精密模具的能力与水平,是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之一。公司为客户开发的连续模、多工位机械臂传递模等复杂精密模具在精密冲压结构件生产上广泛应用。
报告期内,得益于公司精密金属零部件新平台项目承接数量的增长,公司精密模具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830.46万元,同比增长9.85%。
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不断的提高产品精密度和产品一致性,加深对冲压冷镦、冲压深拉深技术、激光焊接、材料技术、机械技术、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及集成等技术的掌握,以客户需求及市场趋势为导向,开展研发工作。一方面,与客户技术部门紧密沟通,融入客户产品开发全过程,将客户反馈纳入研发流程,共同确定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方案;另一方面,公司持续进行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并针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精密结构件、移动通信设备、新能源电池结构件、汽车底盘及座椅舒适系统等领域的产品应用进行开发,紧随行业发展趋势,实现客户合作设计与公司产品升级及前瞻性研发相协调统一。
公司主要采用直接采购方式,采购的产品主要包括钢材、铜材、铝材等金属原材料、金属及电子外购件,以及治具、包材、五金等辅料。因公司及下属机构主要地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该区域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前述原材料、外购件等材料与零部件供应商众多,所以,在现有供应商基础上,公司持续开发并导入潜在的高性价比及具备有效供应能力的优秀供应商,同时严格把控供应商的开发、评估、审核以及采购相关部门职责、程序控制流程。
公司拥有从精密模具开发、产品设计、冲压冷镦、机械加工、激光焊接、生产组装到调试、检测等精密结构件、汽车系统部件产品、移动通讯设备等产品所需的较为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目前生产的精密结构件及系统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移动通讯等行业。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产品的功能、特性、材质要求、结构规格、外形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制定既能够满足客户长、短期需求又能够高效调配公司生产资源的生产计划,使得客户响应速度和公司库存达到较好平衡。另外,部分客户产品因特殊原因需要进行电镀或电泳等表面处理、机械加工、研磨清洗或热处理,鉴于前述表面处理技术非公司生产核心工序,所以公司采用委外加工的生产模式,以便更好地发挥专业分工优势。
公司销售采取直销模式以及“点对点”的客户发展策略,制定目标潜在客户开发策略。目前公司客户主要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移动通信主设备商、整车制造厂等,此类客户在选择配套供应商时,均具备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公司通过客户的研发、制造、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综合审核后成为其合格供应商,且在合作过程中持续达到工艺、质量、技术、交付等高要求,成为客户的核心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按计划推进募投项目“汽车、通信等精密金属部件建设项目”、自建项目普莱德(苏州)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截至报告期末,“汽车、通信等精密金属部件建设项目”累计投入25,036.07万元,实现效益2,268.26万元。截至2024年3月,“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累计投入7,135.35万元,已建成空气悬架产品试验室、空气弹簧装配线和空气供给单元装配线。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直销的销售模式。目前公司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除国际知名新能源整车厂 T客户、国内某高端品牌车企外,主要为全球知名的 Tier1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中多数为2023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前述客户在选择配套供应商时,均具备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公司在通过客户的研发、制造、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综合审核后,才能进入其合格供应商名录,从而具备参与新项目开发的资格,客户会通过邮件、订单或定点信等方式与公司确认项目开发合作(含模具开发)。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模式未发生变化。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得益于企业文化、研发生产实力、一体化服务、客户资源、产品质量、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以及核心管理团队对于主营业务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公司发展战略与行业发展机遇高度契合,经营发展情况稳定,已取得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专属于汽车行业供应商的 IATF 16949 认证,被评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二星级)、江苏省五星级上云企业、苏州高新区2022年度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等,建有“江苏省精密拉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紧固件冷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等,获评苏州高新区瞪羚企业、苏州市高效高精度模具线切割智能车间、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精密部件智能制造车间,技术骨干入选省双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项-创新领军人才、市区级领军人才、市级产业紧缺人才等,逐步实现成为客户系统化平台解决方案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战略目标。
公司始终践行人才战略与管理机制,培育企业工程师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持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体系和人才储备机制。一方面,充分吸引契合公司成长所需、认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优秀人才,不断扩充核心骨干队伍,并持续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和考评体系,为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激励机制,通过设立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增强核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业务骨干人员的凝聚力,与其分享公司经营发展成果;同时,通过建立平台与激励措施并行的方式持续吸引外部中高端人才,形成良性循环,使公司在确保现有业务领域人才充沛的同时,为新领域、新业务储备优质人才。
公司产品服务链涵盖材料研发、模具研发、产品开发、冲压/冷镦制造、精密加工、自动装配、调试、检测等精密结构件与移动通信设备的整个环节并向行业内产品上下游与横向应用延伸,具有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能力优势。一方面,公司不断汲取国内外领先技术,组建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团队,融合不同行业领域的产品特点,积累了丰富的产品技术经验,现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材料研究、产品研制、工艺优化、设计改良、生产自动化、调试智能化等,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高性价比、高质量稳定性的产品以及系统化平台解决方案;同时,公司柔性生产技术亦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客户对公司的黏性。
公司精密结构件主要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等行业,精密成型的核心是精密模具开发及制造技术。多年来,公司始终将模具开发及优化作为研发的重中之重,通过连续不断的技术积累,现已在高精度模具、连续模、传递模、混合模等模具技术工艺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凭借自身具备的先进的模具开发、制造能力和自动化设计、生产能力,实现模具加工高精度、一致性的优化和改良,达到客户对于拉深精密度、产品特殊成型等要求,同时,将模具与自动化工艺相融合,在实现产品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产品成型速率。
公司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研发制造的首位,根据项目具体要求,持续提出产品工艺设计改进方案,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公司工艺设计及改良大多数表现在模具研发、材料利用、工序统筹、安装调试等方面: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精简生产工序,将连续、自动化作为模具的研发方向,降低后续单工序模的开发制造成本,提高安装和调试效率。未来,公司将持续对工序划分、加工余量、进给路线、调试与测试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整体生产效率,达到产品工艺制定的最优化,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公司积极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自身核心技术积累,制造高效率与产品稳定性双同步。一方面,在研发、制造过程中应用国外引进的高性能、高精度的先进设备,持续不断为客户提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产品;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战略,提高生产、组装设备的智能化,提升批量化生产的效率;同时,在产品装配环节,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自动化组装机采用多工位分度盘实现各零件的组装,能够自动机械化完成部件的上料、组装以及卸料,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且产品组装稳定性较人工装配更高,并自主研发制造及改装了应用于冲压、精密机加工、装配、测试、检测等工序的多台设备,提高制造效率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公司柔性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公司产品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及移动通信领域,产品多为非标准化产品,主要系根据客户规格及性能要求进行模具开发后开始批量生产,具备产品种类繁多的特点。不同客户最终产品的种类、型号差异较大,且同一客户的同一产品也可能因为升级换代、应用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个性化改良需求。因此,为达到批次间切换的高效率以及客户订单的准时交付,公司通过 ERP 系统进行业务流程管控,使得模具开发模块化、设备功能柔性化,完成产品品种的快速有效切换,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供货,快速响应客户多产品多批次的弹性需求;公司管理层也具备根据公司生产特点有效融合订单选配、材料采购、生产计划、质量检测和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统筹运营的能力。
公司的精密结构件及精密模具产品通过在移动通信结构件、元器件、紧固件领域的持续积累,已较好地掌握移动通信设备主要部件的研发、生产技术。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移动通信设备精密焊接技术、自动化组装技术、调试技术、介质材料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增强 4G 及 5G 产品的纵向开发能力,现已具备移动通信滤波器设备、射频与天线零部件产品的换代升级研发与批量供应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寻找行业细致划分领域的优秀企业,计划通过并购、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业务协同扩张及共赢。
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座椅系统、空气悬架等应用领域,公司依托自身现有的精密结构件开发制造供应优势的前提下,通过战略性并购所获得的技术赋能,拓宽公司的主营业务,逐步形成产品总成能力,实现公司从零部件供应商发展为系统集成供应商的战略目标。
公司坚持以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为宗旨,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研发优势、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创新的生产工艺、高精密与高品质的产品及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在业内已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公司为欧洲、亚洲、美洲等主要地区的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与全球知名的移动通信主设备商、电子制造服务商及大型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均保持着长久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主要客户有采埃孚天合、哈曼、斯凯孚、法雷奥、大陆、博世、博格华纳、麦格纳、安波福、蒂森克虏伯、敏实集团、延锋、佛吉亚、李尔、安道拓、弗迪科技、拓普集团601689)、诺基亚、爱立信、中天科技600522)、中兴通讯、富士康、捷普、伟创力、新美亚、施耐德、艾默生、汇川技术300124)等,其中多数为 2022 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和移动通讯头部企业。前述国际知名企业为保障自身品牌声誉、生产稳定性,其对于供应商的认证要求比较高,通过认证后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此,只要公司提供的产品保证符合客户质量和交期的要求,则将与上述企业保持长久的良好合作关系,与优质客户的合作推动公司技术能力及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注重产品品质,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需求,公司从客户前期技术设计沟通、产品开发和产品生产控制、供应商选择、原材料入库、过程质量控制、产成品检验检测各个环节流程严格把控,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品质检测流程,各环节均制定了相应检验规程和作业规范。近年来,公司进货检验不良率、工程内不良率以及成品检验不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树立了“CHEERSSON”高质量品牌形象,并因此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公司始终关注并持续推动核心管理团队的国际化、专业化,目前已具备一支拥有多年从业经验并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创新开拓精神的核心管理团队,争取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不断变革创新,通过运筹、统计、计量经济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主要方式有:通过数字化升级转型促进公司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和管理人员;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提高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的效率,通过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大力提高质量控制、技术更新、供应链整合的管理力度,降低生产成本及管理费用。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所具备的优秀的综合管理能力,是在市场环境和持续不断的行业竞争发展背景下,推动公司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荣获诺基亚“铱金(Iridium)供应商”、采埃孚天合“最佳交付奖”、斯凯孚“优秀供应商奖”、哈曼“最杰出服务奖”、博格华纳“最佳合作伙伴奖”“零缺陷工程实践奖”、中兴通讯“5G 交付突出贡献奖”、康迪泰克“优秀供应商”、SMC“质量贡献奖”、和兴汽车“卓越品质奖”、松下电器(苏州)“最佳协力供应商”、东风李尔“最佳表现奖”、广州华智“优秀合作奖”、佛瑞亚“优秀供应商”等荣誉。
公司持续紧跟全球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移动通讯、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把握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可靠性的产品,其中,重点围绕整车舒适系统需求,以“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系统领域为核心,研发布局座椅舒适系统及关键核心部件产品、空气悬架系统及关键核心部件产品业务,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努力实现从零部件供应商发展为系统集成供应商的战略目标;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生产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等举措,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实现“制造全球化、客户全球化、服务全球化”,以最快速度响应国际客户并满足其需要,并积极利用海外和国内两个市场,通过横向纵向的双向延伸并购,逐步完善现有产业布局,不断增强和巩固产品市场占有率;深度挖掘客户的新兴产品需求,同时努力拓展业内优质客户资源。
2024年度,公司将继续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移动通讯、新能源等行业内卓越的零部件、系统产品制造商以及系统化平台解决方案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加倍努力,紧紧围绕董事会制定的年度经营计划,继续做好下列重点工作:
1、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中高端品牌和国内自主品牌整车厂市场需求,加快提升自身主营产品的开发、制造能力,重点把握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机遇,围绕汽车轻量化、安全性等核心需求,开发适用且具备轻量化特点的精密结构件产品;整合客户资源,整体同步开发座椅舒适系统部件与小总成系统产品项目、座椅紧固件产品项目及座椅金属骨架产品项目,大幅提高座椅产品单车价值量;利用公司汽车领域行业资源和渠道优势,加速推进普莱德(苏州)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的落地及新客户新项目的定点,同时依托子公司信征零件的电机技术,推进空气悬架系统产品电控关键核心部件产品线、在移动通讯领域,开发新集团客户的同时,积极研究现有主要客户5G布局的发展战略目标,紧抓重点客户的市场需求,加快新项目承接和新品开发,提高通讯设备产品如 4G/5G用滤波器、基站天线、AFU等产品的产销量。
3、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实现“制造全球化、客户全球化、服务全球化”,适时规划新建海外生产基地,设立海外办事处,以最快速度响应国际客户并满足其需要;开发、吸收、整合更多国际业务资源,不断完善北美、欧洲市场营运体系,巩固以及加强与现有优质客户的合作关系,增强客户粘性,在满足现有客户产品需求的同时,积极拓展与现有客户关联产品方面的合作;根据核心客户需求,适时布局东南亚市场,开拓空气悬架系统亚洲市场业务。
4、加快推进汽车、通信等精密金属部件建设项目、5G通讯及汽车新能源电池包的紧固件生产项目、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信征零件座椅舒适系统产品扩建项目、信征零件永州工厂扩产项目、信征零件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更快更好地发挥投资建设项目的效益。
5、做好战略性投资并购与整合,重点围绕公司整车舒适系统领域业务发展需求,开展战略性投资与合作,用好资本市场资源,通过横向纵向的双向延伸,逐步完善现有产业布局;同时,做好收购公司的投后管理工作及规划,加强其与公司的业务深度协同效应,加快实现扩增公司现有产品种类、新客户及新业务的目标。
6、持续完善组织体系、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管理标准化、流程信息化和生产自动化,积极探索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从而实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与生产效率的经营管理目标,促进公司与子公司在战略管理、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互通、融合,并为公司出海业务全面赋能。
上述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 2024年经营计划的承诺,请投资者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商、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电子制造服务商等类型的企业,其所处行业集中度较高,受此影响,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大,客户集中度较高。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但若其采购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将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降低产品成本、提升生产管理效率等举措,稳固现有客户,同时,持续进行国内外市场开拓,开发新客户及新项目;另一方面,公司将密切关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移动通讯行业动态,紧抓行业快速发展契机,开拓增量市场,提高产品市场份额。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钢铁、铜材、铝材等大宗金属材料。近年来,受到宏观经济、市场供需及政策层面的影响,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将对公司采购价格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司生产成本和利润。
应对措施:公司将时刻关注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提前规划产能,通过控制原材料库存等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公司在承接新项目时会结合当前及未来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定价;对已接订单,在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时,友好地与下游客户商议产品销售价格调整。
毛利率水平是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志,若未来因行业竞争加剧、产品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和直接人工上涨、内部质量和效率管理不足等使得公司毛利率水平下滑,将影响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同时,由于公司产品种类和规格较多,不同种类和规格的产品毛利率差异较大,不同的产品结构组合也会导致公司毛利率水平产生波动。尽管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在行业中处于良好水平,若上述影响因素持续存在,或毛利率较低的产品系列在销售收入占比继续上升,可能会造成公司综合毛利率持续下滑。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研发和成本管理,通过技术提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结构,减少因毛利率下降而带来的风险。
公司外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大,外销收入主要使用美元、欧元结算,汇率波动一方面影响公司外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影响公司财务费用。若未来人民币持续大幅度升值,将会造成公司产品竞争力下降、汇兑损失增加,对公司经营业绩将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根据业务规模和收款情况,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调整公司债务结构,积极应对汇率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减少汇率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为通过横向、纵向双向延伸完善现有产业布局,未来公司将加大对主营业务相关领域的投资力度,通过战略性并购直接进入行业细致划分领域,但企业文化差异、管理团队磨合、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将使得投资项目可能存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判和机遇把握,做好投资项目风险评估及效益测算等工作,加强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工作和战略协同,积极防范和应对相关风险,努力实现技术、经营管理及市场等方面协同,力求经营风险最小化,尽可能避免投资带来的经营业绩风险。
公司募投项目及自投项目固定资产的投入较大,项目投资建设至产生经济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项目建成并投产后的初期阶段,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合理布局自动化生产线、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降低产品制造费用,摊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加强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改造,不断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保证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达到提高单台设备产值的目标。
公司近年业务情况发展良好,随着募投项目及自投项目的逐渐落地,公司经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将面临资源整合、市场开拓、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新挑战,经营管理难度相应增加。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结构以及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使公司的管理体系与公司的快速扩张相匹配。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和引进研发技术、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优化团队结构,并通过信息化系统优化升级等方法降低因经营规模扩大后产生的管理风险。
秘塔AI在2024年3月的访问量达到了721万,秘塔AI概念股以及个股亮点整理
已有1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534.69万股,占流通A股8.2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5.55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