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奕东电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m6手机网页版登录    发布时间:2024-05-05 03:00:59

  公司主要是做FPC、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等精密电子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按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来看,公司所属细分行业为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范畴。

  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下游众多领域产品制造和发展的基础。其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类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信息通讯等领域。尤其是在5G商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的产品不断迭代和创新,为下游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动力,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在新能源领域,企业主要开发、生产、销售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的FPC、CCS,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电芯正负极保护片、连接片、方型电池盖板及铝壳)、连接器及精密结构件、车载背光等产品,下游客户包括电池生产商、模组集成商、储能系统集成商、整车厂等。

  根据EVTank数据,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且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31.6%,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美国和欧洲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8万辆和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为31.6%,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欧洲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3.4%,美国市场(前三季度数据)为9.3%。而在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达到了23.4%,美国市场尽管渗透率相比来说较低,但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如今,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高达25%。其中,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占据较大比重,其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呈现出旺盛态势,从而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增长。

  此外,依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的出货量预计将增长约7%,达到2.1亿片。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是驱动这一趋势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消费者对车辆智能化、信息化需求的提升,车载屏显示屏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储能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和推手。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在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提高供电可靠性、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技术角度看,储能行业涵盖了多种技术路径,包括电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其中,电储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储能方式。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降低,锂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储能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市场角度看,储能行业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市场的改革,储能系统的经济性逐渐显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和关注。同时,各国政府也在加大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向清洁能源倾斜,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快速提升,但是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特性,因此需要大规模储能技术参与调节。在政策及市场需求共同刺激下,储能市场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进而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

  据中国化学601117)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储能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23年全国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83.7GW,同比增长显著。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32.2GW,同比增长196.5%,占储能装机总量的38.4%。此外,储能项目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中国储能投运项目数量累计达1588个,相比2022年累计投运储能项目932个,数量增长70.4%。这一增长趋势反映出储能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扩张的阶段,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前景广阔。

  随着新能源装机配储需求提升,至2025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有望达到233GW,年新增装机约77GW,进而推动FPC、CCS及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在内的其他各类锂电池应用相关产品需求的增长。

  在连接器产品领域,公司主要的产品是各类连接器端子、光通讯组件、连接器及相关精密结构件等,下游客户主要是全球领先的连接器厂商等。

  近年来,受益于通信、消费电子、汽车、工控安防等下业的持续发展,全球连接器市场需求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全球连接器总体市场规模总体呈现上升态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667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84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7%。其中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了约900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通信、汽车、消费电子以及工业应用等多个领域的强劲需求。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2023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达到了2057亿元。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加快,促进了汽车连接器产品的不断迭代、演进和需求新增,在超高压充电、系统高度模块化集成、液体冷却、多场景换电、低成本连接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工艺研究持续深入,在客户引领下实现水平不断提高,将带动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的高压连接器、换电连接器、智能网联连接器等汽车连接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并逐步取得技术的制高点。

  另外,国家大力扶持的风能、光伏、储能产业,其庞大的市场容量也会带动该领域连接器新技术、新工艺的快速发展,工业连接器、光伏连接器、储能连接器和定制类连接器将迎来较大的市场需求。

  在通信连接器领域,随着 5G网络建设、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高级辅助驾驶、6G网络预研的发展,将推动通信连接器技术面向高频段、模块化、小型化、高速传输、低成本等方向推进,板对板射频连接器、高速背板连接器、I/O连接器、光模块连接器等通信连接器未来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Bishop&Associates的统计数据,从2019年到2021年,全球通讯类连接器市场规模从142.69亿美元增长至183.0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25%。同期,国内通讯类连接器市场规模从62.67亿美元增长至81.3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91%。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将达1.2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3.7万亿元,间接产出6.3万亿元,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相关投资。到2030年,5G带动直接间接经济总产值有望达到16.9万亿元,2021-2030年5G带动经济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8.5%。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达到81.32亿美元,随着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各运营商和运维商对数据传输速率需求的不断提升,对相关设备进行升级势在必行,高性能光模块的需求随之显著增长,预计到2026年光模块的市场规模将达20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4%。下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拉动光通信器件的需求。

  根据全球连接器行业研究机构Bishop&Associate发布的数据,全球工业连接器行业的市场规模在 5G、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等因素的促进下波动增长。2022年,全球工业连接器行业的市场规模体量约为526.5亿美元。

  工业连接器市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从2011年到2021年,全球连接器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78%,而工业连接器市场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呈现出相似的增长

  尤其是在5G、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推动下,工业连接器的需求进一步得到增长。预计随着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的落地实施,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仍将进一步扩大,结合国产化替代需求,国内工业控制连接器领域相关产品将率先受益。

  ChatGPT等大模型的出现带动了AI服务器的快速增长。根据IDC的数据,2022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20.1%,达到了1232.24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891.39亿美元,这一增长趋势与ChatGPT等AI应用的普及密不可分。同时,ChatGPT引领AI技术变革,其大模型的特点带来了陡增的算力需求,服务器、交换机等作为算力的载体和传输硬件,将极大带动服务器需求及连接器等部件的增量。

  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公司主要开发、生产、销售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VR/AR、电子烟等领域的FPC、精密结构件、连接器、背光模组等产品。下游客户包括消费类电池厂商、各大手机终端、ODM厂商、穿戴设备厂商、显示模组厂等。

  受行业周期、国际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等多因素影响,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这一趋势在2023年初仍然持续,然而,在挑战之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XR,包括VR/AR/MR)作为前沿技术方向,正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消费电子领为11域的产品消费周期持续缩短,用户需求持续活跃,市场边界也在持续拓宽。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63亿部,同比下滑3.45%,行业正处在周期性底部。但季度出货量边际得到改善,2023年下半年同比增速重新回正。2023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3亿部,同比增长0.30%,四季度出货量延续改善趋势,出货量为3.26亿部,同比增长8.59%。

  据Gartner数据,2023年全球PC出货量合计2.43亿台,同比下降15.00%。从单季度来看,2023年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0.63亿台,同比下滑2.95%,虽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呈下跌趋势,但跌幅明显收窄。

  从整个产业链的库存情况来看,在经历过持续一年多的去库存之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3C制造业的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持续降低,已经来到历史较低位置。从主要的几家智能手机和PC厂商的存货情况来看,库存水平自 2022年二季度起持续下降,目前已经达到较为健康的库存水位,行业已经位于该轮库存去化的末期,接下来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主动补库存期,也将迎来公司如消费类电子FPC、精密结构件、各类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等产品的需求的增加。

  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虚拟现实(XR,包括VR/AR/MR)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另外,以智

  能手表、蓝牙耳机以及智能音箱为代表的创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凭借其便利生活、丰富娱乐、提升品质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电子产品整体呈现智能化、轻薄化、集成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使得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消费周期持续缩短、用户需求持续活跃、市场边界持续拓宽。以XR为例,我国XR市场规模达百亿美元以上,未来五年CAGR或达43.8%。据IDC,2021年我国XR市场IT相关支出规模约为21.3亿美元,2026年预计增至130.8亿美元,CAGR达43.8%,增速预测位列全球榜首。创新型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将带动消费电子产业链上游产品如消费类电子FPC、精密结构件、各类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等产品的需求。

  公司主要从事FPC、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等精密电子零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凭借在产品、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客户资源、业务多元化等方面的优势,在我国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从客户来看,在FPC领域,公司主要客户有宁德时代300750)、首航新能源、深澜动力、小米、新能德、欣旺达300207)、龙旗电子、传音、歌尔股份002241)等行业知名企业,产品终端已应用于全球前五大手机终端品牌,以及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在连接器及零组件领域,全球前十五大连接器厂商中有五大连接器厂商是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安费诺、申泰电子、泰科、莫仕、立讯精密002475)、和中航光电002179)等。在LED背光模组领域,公司已成为深天马、超声电子000823)、亚世光电002952)、新辉开、康惠、BOE精电等知名厂商的核心供应商,车载背光产品终端应用于小鹏、长城、广汽、日产等知名汽车品牌。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一直专注于精密电子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坚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一方面,公司每年持续创新优化现有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另一方面,公司根据下游领域发展趋势预判本行业的发展方向,提前进行技术储备。公司研发团队持续创新优化现有技术,在多个相关领域积累了较多的核心技术。

  公司这些技术在行业内竞争优势突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每年持续以较大比例的研发费用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此外,公司研发团队结合客户需求并通过对下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技术进行预判,积极布局新的研发方向,提前进行技术储备,以保持公司研发技术的前瞻性、先进性。

  公司掌握了精密电子零组件相关的多项核心技术,具备FPC、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艺控制及品质管理等综合能力,形成独特的经营模式。

  公司研发模式的创新性体现在紧跟下游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与下游客户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公司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为及时响应下游客户高度个性化的需求,公司研发人员通常在研发阶段就与客户进行深度交流,配合客户开发相应的产品解决方案,从而增加客户粘性。

  公司运营模式的创新体现在可提供不同产品、不同生产工艺的全制程综合配套生产服务,能为客户提供多类型产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针对下游客户高定制化、大规模化等需求,公司根据产品的工艺设计路线及技术要求,通过方案设计、产品制造及配套组装、检验和测试等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服务。

  公司利用现行掌握的技术,以及完整的基础制造能力,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挖掘大客户的新需求,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实现FPC、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三大业务板块之间的业态创新融合发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形成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业态创新。

  公司主要从事FPC、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等精密电子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研发设计和全制程综合配套生产模式为核心,为下游客户提供精密电子零组件产品。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通讯通信、新能源、汽车电子、工业及医疗等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FPC、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三大类,各类主要产品具体如下:

  公司FPC产品主要分为消费类电子FPC、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FPC/CCS两大类。

  1、电池保护FPC搭载芯片等元器件,在电芯充放电过程中起电流保护、短路保护、温度保护作用,保护使用者安全。

  3、其他消费类电子FPC能满足手机多器件设计要求,实现手机关键零部件的连接和搭载功能,如震动马达、摄像头、指纹识别、声学、主板与副板的连接。

  消费类电子、蓝牙耳机、穿戴设备、安防监控、移动智能终端、小型家电、无人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公司连接器及零组件产品主要分为光通讯组件、连接器零组件、连接器、精密结构件及LCD接插件。

  车载显示器、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智能家居显示屏,AI人工智能交互终端、其他消费类电子显示器等。

  公司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形成了独立、完整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各个体系相互依托,构成了满足自身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的原辅材料主要采取“按订单采购”模式,设备采用“按需求采购”模式。采购部门主要职能包括制定采购流程和制度,对供应商进行筛选、评估和监察,具体涉及到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鉴管理、供应商优化、采购订单管理、采购结算等控制程序。此外,公司品质中心协助采购部门评价供应商的品质保证能力、批量供货的品质绩效,以及原辅材料、设备及治具的HSF符合性测量、确认和判定;公司工程技术部门协助采购部门评价供应商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并负责新材料的评估和确认。

  公司在研发模式上是根据市场调查与研究、客户需求、制造可行性评估和风险分析来进行项目立项和设计开发策划系列工作。研发项目涉及客户对产品提出的个性化需求、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制造技术升级(如: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公司每年持续投入较高的研发费用用于技术研发,不断规范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作业流程,保证各环节协调、衔接,对设计和开发各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确保设计和开发结果最终满足顾客和市场需求。

  公司核心产品多为定制化、非标准性产品,因此,公司基本采用以销定产、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即公司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再通过小规模试产制作样品,待样品技术参数通过品质中心和客户检验后再进行批量生产的生产模式。公司设有生产计划部门,对生产时间规划、进度安排、物料管理等进行统筹管理,协调采购、生产、仓储、品控等相关部门,保障生产的有序进行。

  公司的产品销售主要采取直销的模式,通过市场推广、客户推荐等方式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由营销中心对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对客户的技术咨询等情况进行快速响应,持续提升公司的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

  公司现有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创新融合,具有行业内少有的全制程综合配套生产和管理能力,形成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竞争优势,极大的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规模化和一体化采购要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如下:

  精密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作为生产精密电子零组件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技术优势的重要体现。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经验和大量的数据,形成了公司模具设计开发数据库,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模具设计和制造队伍。公司大型模具加工精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模具零件加工精度可达±0.002mm,关键位置加工精度可达±0.001mm,表面粗糙度达到 Ra0.02。具备在保证模具精度的同时缩短开模周期的能力,能够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响应,提供更优的产品设计方案,更高生产效率和低成本的工艺方案,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完善的服务。

  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工序较多。公司是行业内少有的能提供全流程生产制造的企业之一,其配套设施完善,生产工艺齐全,涵盖模具设计制造、精密冲压、精密注塑、表面处理、组装、测试和检验等多种工艺制程。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生产工艺体系,使得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难度。

  先进的工艺制程为公司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提供保障,在通过技术工艺改造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公司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原材料采购阶段、产品生产阶段、售后服务阶段等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建立了全面的品质管理系统及全流程的品质管理程序文件,全方位为产品品质保驾护航。

  公司从2006年开始就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始终坚持产品研发创新和制造工艺创新并举的战略,将技术研发创新视为公司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经充分掌握了精密模具设计开发、精密冲压、精密注塑、自动化组装、检测等环节的核心技术,并已研究开发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这些技术在行业内竞争优势明显,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例如,在精密模具开发以及冲压技术方面,公司研发的“精密高速级进冲模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其在 IT行业的应用”技术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鉴定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具有突出的规模化生产组织能力,在精密电子零组件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目前,公司现有广东东莞、江苏常熟、湖北咸宁、四川遂宁、广西柳州及印度德里6个专业的生产制造及服务基地。公司新建募投项目广东东莞“先进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和江西萍乡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年产 60万平方米印制线路板生产建设项目,以上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产能和扩大生产规模。

  另一方面,公司拥有大量国内外先进的高端精密生产设备,凭借着大量先进的生产及检测设备、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公司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公司能够在极大地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规模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规模优势显著。

  公司深耕于精密电子零组件领域,经过多年质量优化及品牌积累,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并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合作关系,公司产品聚焦于消费类电子、通讯通信、新能源、汽车电子、工业及医疗等多个行业。依托于高品质以及国际化的营销团队,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多服务于世界500强或行业内知名企业,覆盖亚洲、美洲、欧洲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公司的主要客户具有信誉好、规模大、实力强的特点,客户资源优质。

  公司具备全制程综合配套生产能力,可以根据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综合模具设计制造、精密冲压、精密注塑、表面处理、配套组装、检验和测试等全产业链的工艺流程,提供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及配套组装、检验和测试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综合配套服务。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公司三大业务的协同性,高效衔接各道生产工序,能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产品整体的生产能力,提升了公司整体制造水平和服务能力,巩固了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2023年全球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在地缘政治、终端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下游产业整体需求依然疲软。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公司面临的经营挑战压力明显加大,受供应端去库存以及获取订单的压力,导致行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2023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略有下降,相关业务的盈利水平也受到一定影响。由于公司规模效应发挥不足、产品销售结构变化、产品售价竞争激烈以及综合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公司整体的毛利率有所下滑,利润下降。面对诸多挑战,公司坚持围绕“稳固基本盘、激活新动能”的发展战略,聚焦稳固做牢基础产业,扎实公司发展根基,持续坚持研发创新,开拓成长性领域,激活企业发展的新动能,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进度及创新产品开发进程,以期提高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2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23.77万元。

  报告期内,消费电子行业整体需求低迷,公司消费类电子FPC的收入增长不及预期,保持相对稳定。面对市场的变化,公司始终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导向,在加强内部运营管理、紧跟前沿技术开发的同时,持续加大对新客户和终端的导入力度,并持续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在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客户和储能客户的开发导入取得较好的进展。报告期内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FPC/CCS产品取得多个新项目定点和量产,该类业务发展趋势良好。受整体市场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新产品开发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营业成本增加,FPC产品的毛利率有所下滑。

  报告期内,受消费电子、显示、通讯等领域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去库存的影响,连接器及零组件业务收入整体相比去年有所下滑,同时受行业竞争、新项目、新产品开发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产品毛利率下滑。在光通讯领域,基于 AI人工智能快速地发展的趋势,为应对未来市场对服务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大型数据存储与交换设备的需求,公司配合行业头部客户的市场布局,持续投入加大光通讯组件新型号产品的开发,继续开发和拓展QSFP-DD 112G/OSFP-DD/OSFP等系列新产品,该类新产品的开发数量有大幅的增长,为未来的市场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新能源精密结构件等产品持续投入开发和市场开拓,新客户导入进展良好,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增长势能。

  报告期内,传统工控背光产品相比去年同期下滑,车载背光产品增速也有所放缓,LED背光模组业务收入相比去年有所下滑。公司通过改善生产制程,优化工序流程,提升自动化率,LED背光模组产品的毛利率相对保持稳定。未来公司将在稳定发展传统工控背光的基础上,持续重点围绕车载背光市场进行布局,积极开拓知名终端客户Tier1业务,提升LED背光模组产品的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的战略,持续发挥精密电子零组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优势,夯实传统业务的基础,稳固发展基本盘,激活新业务动能。公司三大业务的抗风险能力强,并互为补充和促进,新旧动能双轮驱动,公司营业收入整体相对稳定,体现出公司业务发展的稳健和扎实的经营管理。

  为全面整合企业资源,高效且优质地服务客户,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公司引入 SAPS/4HANA ERP系统作为集团发展的数智化核心,推动实施数智化转型,力求推动公司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实现集团级管控。公司依托数智化转型的背景,致力于业财融合,全面梳理识别各项业务风险,梳理规范和固化各业务流程,强化全员合规意识。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控制各项财务风险,保证良好的经营现金流。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主要客户均是行业头部客户,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大客户管理和服务战略,公司配备由研发、品质、工艺和销售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为客户提供从产品研发设计、品质管控、工艺流程、销售以及售后等综合服务,深度挖掘大客户的价值需求,及时高效解决客户的问题,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和效果,增强客户的信任度,提升用户体验,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和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夯实大客户的基础。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持续对产品进行迭代更新,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公司研发团队紧跟客户需求,和项目团队一起,配合客户在新产品研发初期阶段提前切入,更加精准的把握客户新产品的发展方向,并将项目开发与产品的盈利相结合,激发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动能。

  面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压力,公司在经营上持续推进“控成本、增效率、提良率、降费用、去库存、防呆滞”的策略,持续在各生产单位、职能部门进行推动。一是加强和细化财务成本控制的指标,持续进行日常的成本费用指标的监控和管理,推动各部门进行及时的改善和提升。二是持续在生产单位进行一线管理技能培训,梳理生产流程,优化工艺,提高品质控制能力,提高生产良率,减少报废和呆滞,减少浪费。三是不断优化集团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紧盯大宗商品及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走势,锁定价格;及时分析市场变化情况,并根据订单情况、库存情况,动态调整公司的供应策略,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

  公司主要从事FPC、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等精密电子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从产品方案设计、模具设计和制造、精密冲压、精密注塑、表面处理到组装、检测等全制程的精密电子零组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及综合制造服务。公司FPC、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占据重要的行业地位。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为客户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支持建立智慧和安全的世界”为使命,秉持“诚信、尊重、担当、超越”的价值观,立足于精密电子零组件产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优秀技术人才等手段,进一步提升技术研发、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实力,深化精密制造和智能制造能力。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的同时,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强化品牌、营销和大客户战略,大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成为领跑者,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精密电子零组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精密电子零组件行业产业链跨度长、覆盖面广,涉及到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密冲压、精密注塑、表面处理、多种工艺融合的生产制造及组装等技术,是下游众多领域产品制造和发展的基础。公司深耕该领域 20多年,具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客户基础和制程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未来,公司在稳固并做实、做深公司基本盘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光伏、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行业应用产品的投入,加强技术研发、整合公司资源,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强化大客户战略,保证公司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

  未来,公司将持续强化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的战略,继续发挥精密电子零组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优势,以客户为中心,深耕大客户,积极开拓新市场,充分发挥了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助力公司稳健快速发展。

  连接器及零组件品类是公司传统业务板块,技术成熟,业务稳定,公司在2024年度将继续挖掘该板块的潜力,在稳定原有产品和行业应用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把握国家战略布局以及国际行业风向,积极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光伏、人工智能等领域产品的应用。

  公司将继续优化做强FPC板块,并针对消费类电子FPC,动力电池BMS系统、储能系统等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FPC/CCS市场应用,紧跟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人工智能等发展方向,拓宽产品线,拓展应用领域,扩大客户群体,围绕大客户的需求赢得增量和市场份额。

  公司将继续深化LED背光模组下业应用,整合上游关键材料深度加工技术,在稳定发展传统工控领域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同步开发平板类、AR/VR、智能家居等产品项目,投入研发MICRO LED、MINI LED等新方案,并继续大力发展智能汽车用车载背光模组等高成长市场领域,扩大客户群体,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司坚持技术领先战略,将继续强化统一研发平台的功能,发挥三大业务板块的整体的研发实力。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和提前研发介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及培养,在开拓创新核心竞争力上筑牢“防火墙”,在先导产业综合实力上深挖“护城河”。借助外部专业机构有步骤有计划地赋能内部专业人才,吸纳外部高端人才,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与各供应商及应用端客户、各高等院校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基础性技术探讨研究和深入新材料应用性研究。持续提高公司创新能力,保持并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随着公司一步步的发展壮大,组织需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并能适应和支持公司的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公司将从导向客户、导向组织能力提升、导向效率和成本优化、导向精简、导向横向纵向组织的拉通等维度激活组织,强化项目部、大客户战略,并选聘精英人才加入项目部、大客户部,提升团队面向市场的整体作战能力。以团队面对客户,拉通内部资源,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做厚客户界面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客户,发展业务。

  2024年,公司将继续以高标准高要求全方位推动募投项目的建设进度,全力推进项目投产,以更好地把握行业和市场发展机遇,有利于大客户、大项目的导入。募投项目建成后将较大的增加公司的产能,助推公司规模发展。

  公司将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布局海外市场,一方面拓展现有海外客户的潜力,另一方面建设海外营销网络、生产服务基地等,着力东南亚、欧美等市场的拓展和关键客户开发,完善公司海外市场布局。

  近年来国内外宏观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局势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速仍面临较大压力。若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无法得到控制,居民收入、购买力及消费意愿将受到影响,对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增长将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公司将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发挥自身的经验积累和技术优势,大力提升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优势,巩固和提升抗风险能力。内强管理,外拓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持续增强盈利能力,降低经济发展周期性的不利影响。

  目前精密电子零组件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比较充分,公司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在连接器及零组件领域,下游客户在甄选上游供应商时也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选择,国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持续加剧。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平板显示产业向中国大陆的转移,下游客户对背光模组的需求一直增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消费电子行业的需求疲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产能的快速扩张,上游供应链端的产能也在急速扩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大。从行业的竞争趋势看,未来,通信、汽车、消费电子等下游应用领域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不能持续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和技术先进,紧跟下游市场的需求,并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公司将积极了解客户需求,跟踪行业竞争态势,把握行业风向,灵活调整市场竞争策略和经营发展方向,同时,公司将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坚持自主研发,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类型和系列,加强对成长性领域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降低市场竞争的影响。

  整体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新进入者增加等因素带来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再加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宗物料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再加上公司对新项目的投入,为支持公司规模化发展投入的运营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公司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公司将不断深化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将成本上涨部分向下游传导。同时,公司通过改良工艺、提升产品良率等措施,不断完善和细化成本控制体系、持续推进经营革新、提高自动化水平,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增强盈利能力,有效地控制公司的成本和费用,大力降低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也将重构传统产品的形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客户对功能性和结构性器件生产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生产工艺水平、产品品质及快速供货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风、光、储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对上游供应商的技术更新要求越来越高。公司如存在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准确判断,对客户需求动态不能及时掌握,对技术路线和产品定位不能及时调整,或新技术、新产品不能得到客户认可等情况,公司将可能无法持续获得客户订单,将使公司面临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的风险。

  公司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对产品的新功能、新材料、新应用调研和分析,确保不断推出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引入和培养技术研发人才,进一步强大研发队伍,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工艺中涉及金属表面处理及电镀加工环节,污染物排放管控较为严格。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升,公司持续在环保方面加大投入,但仍存在因工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受到处罚的风险。此外,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在增加,不排除环保部门进一步提高对相关企业的环保要求,使公司加大环保设施及运营投入,增加环保成本,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建立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活动。

  1.82万亿!A股科创力度再上新台阶!27家公司狂投超百亿搞研发,这家龙头车企研发支出超过一年净利

  收益率惊人 创新药龙头涨超106倍 科技50强名单出炉!稀缺 连续3年ROE超10%个股仅20只

  外媒:哈马斯将在未来几天宣布批准停火提议,将分阶段释放人质并得到美国关于以撤军保证

  已有5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149.59万股,占流通A股15.04%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6.82元。该股最近有重大利空消息,但资金方面呈流入状态,形式尚不明朗。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1.415亿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60.55%,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573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6.73%,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3-20)减少762户,幅度-2.98%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