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你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持续加强和改善民生海南这样做→

  “咔嚓!”卓熙媛和妈妈紧紧相拥,在镜头前留下珍贵一刻。画面中,以山为幕、以绿为镜,母女俩站在镌刻“幸福照相馆”几个大字的相框前相视一笑。不久前,卓熙媛作为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的一员,赴法国巴黎唱响了美妙歌谣。

  一组组定格孩子们童真的瞬间,也照见了海南乡村美育教育的文化魅力,以及村庄日渐红火的美好生活。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海南聚焦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自贸港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阿公喝水。”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敬老院护理员苏秀梅双手扶着杯子,小心翼翼地递给102岁的高龄老人张梦恩,“慢慢来,不着急”。

  “阿梅照顾我们很仔细!”一旁,70岁的吴财花对苏秀梅赞不绝口。在苏秀梅的悉心照护下,老人们笑容多了,敬老院人气旺了,小院一片温馨祥和。

  要老有所养,还要病有所医。连续两年,海南先后把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老年人认知康复数字疗法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之一,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当一件件养老民生实事落实,老年人的幸福程度更可持续。

  过去4年,三亚市第二小学罗蓬校区变化很大。“刚来时,孩子们没有‘规范’的概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管理,都相对松散。”回想起初入学校的场景,该校执行校长孙令震不由感慨。

  3月24日,在三亚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所属的三亚吉阳区罗蓬小学,学生们正在上英语课。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罗蓬小学原是三亚吉阳区一所较偏远的乡村学校。2020年4月,该校纳入三亚市第二小学直管。转变,也是从那时开始——积极地推进集团内部教师交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深入实施办学理念、硬件提升等帮扶模式……一项项快速推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的举措,激活了该校的“造血”功能,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围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海南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过去一年,全省新增教育集团51个,培育新增优质学位11万个;统筹推进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和126所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新增学位4.6万个。

  惠民利民的触角还在向更多领域延伸,让群众关切“看得见”、民生温度“摸得着”。

  稳就业,举措多多——办招聘、搞培训、建驿站,一项项温馨便捷的服务让更多人安家立业;减税免税、担保贷款、专班服务,一个个贴心优惠的政策让劳动者的人生舞台更广阔。

  稳物价,成效显著——多管齐下保供应、稳菜价,压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稳住重要民生商品的价值,确保基本蔬菜均价不反弹。

  兜底线,用心用情——过去一年,基本养老金、医保补助等完成提标,安居房开工2.5万套、竣工3.3万套,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

  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海南将增收、就业、社会保障、保供稳价、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民生事项不断融入高水平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实际行动让百姓的幸福触手可及。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民生服务的要求也从“有没有”过渡为“好不好”,意味着民生服务要讲求一个“精”字。

  一手搀着病患,一边耐心指引,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护士长江雪银的帮助下,年逾九旬并患有老年痴呆的封奶奶顺利完成了挂号、就诊、检查等各个就医环节。

  “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们!”日前,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椰海总院就医时,封奶奶体验了一次医院提供的“免费陪诊陪检服务”。

  目前,面向无家属陪同的高龄老人,以及残障人士、孕产妇等行动不便的患者,海口市属各公立医院内组建了专业陪诊志愿团队,开通电话预约或“一站式服务中心”求助窗口,提供全流程“一对一”就诊服务和指导,以及专业的健康宣教和用药咨询。

  “能这么快找到工作,这个小程序帮了大忙!”日前,海口市民符美焕在就业驿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海口经济圈零工之家”微信小程序投出多份简历,很快就接到多家公司的面试电话。

  “这台设备扫一扫脸就能生成简历,并进行岗位范围比较匹配,非常人性化。”今年春节期间,求职者李先生通过澄迈“1号求职机”,成功与理想就业岗位对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借信息化时代东风,海南积极地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新模式,让就业信息更快速、更精准地传递到广大群众手中,帮助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为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指导支持下,全省已建成运行就业驿站244家,分布在三沙市以外的所有市县,其中高校站21家,且90%的就业驿站设在基层,构建起城区步行15分钟,村镇不超过5公里的就业便民服务圈。

  年近六旬的吴青从小有一个“舞蹈梦”。前些年,她偶然得知海南文化馆开设了各种门类的公益性艺术培训班,便试着报名舞蹈形体养生班。

  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顺利完成基础的舞蹈动作,再到一步步登上专业舞台表演,吴青的信心越来越足,离梦想也慢慢变得近,“站在聚光灯下的我,感到无比自豪!”

  日益丰富的艺术课程深受广大市民群众青睐。“每次发布培训班、培训讲座等报名链接,大家都会踊跃参与,名额常常一抢而空,甚至不少年轻人也加入了‘抢课’大军。”海南省群众艺术馆信息服务部主任姜影说。

  近年来,全省各级文化(群艺)馆依托阵地服务、流动服务、互联网服务、沉浸式体验等多种手段,让广大群众享受公共文化资源,更高质量地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大餐”轮番“上桌”,体育赛事同样精彩不断。眼下,文昌“排球迷”陈星浩最期待的,是即将开打的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

  距离上一届海南“村VA”举行已时隔一年,海南人民仍可以感觉到当时“火”力满满的氛围——52场精彩赛事点亮了文昌乡村的夏夜。观众们从十里八乡甚至邻近市县赶来,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像这样的热闹场景,在海南各地多有上演——“大咖”云集的演唱会、音乐节接踵而至;《只此青绿》《红楼梦》等高品质舞台剧逐一登场;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亮相鹿城……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有“质感”的幸福。秉承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海南为民办事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实。

  今年的省两会上,经过省人大代表现场投票表决,确定了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增加婴幼儿托育托位数量等10项省级民生实事项目。这是全国首次在省级层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标志着民生实事项目由过去“政府提”转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民生亮点,浓缩了海南自贸港发展的万千气象,共同绘就了海南人民色彩斑斓的幸福画卷。展望未来,更多民生红利将在琼州大地渐次释放,鼓舞海南人民向着更美好幸福的明天昂首出发。

  “什么样的求职简历会受用人单位青睐?”6月5日,海南省职业导师李琰在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琼山区滨江站,以小班教育学生的方式,为求职者传授求职简历的优化技巧。

  6月5日,海南省职业导师李琰在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琼山区滨江站为求职者传授求职简历的优化技巧。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摄

  2022年6月以来,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陆续为100名省职业导师颁发证书。他们与就业驿站相互配合,进社区、进园区、进高校、进招聘现场,对求职者进行专业指导。

  不仅仅是职业导师为求职者答疑解惑,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琼山站还举办“短视频实训营”,吸引求职者和创业者参与。“参加这个实训营后,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对创业更有信心了!”在海口经营清补凉店的洪琦洁兴奋地说,她将运用短视频等方式推介清补凉等海南美食,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驿站的创立,旨在推动更好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2022年5月26日,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指导支持下,海南首家就业驿站乐东黄流站成立。截至目前,全省就业驿站已达244家,免费提供就业咨询、求职登记、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关系调解等公共服务。

  “我当时提出离家近、专业对口的要求,就业驿站精准对接,帮我找到了工作。”毕业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杜泽恩说,2022年初,他刚回到家乡乐东黄流镇,当时工作并不好找,但在海南就业驿站乐东黄流站引荐下,他成为该县一家公司的室内设计师。

  一度求职未果的海南大学毕业生陈帅,在海南就业驿站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站帮助下,成功竞聘科城物业双语讲解岗位。

  “我头天登记求职意向,第二天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琼山区滨江站就为我匹配了面试岗位。”如今在海口一家公司从事电商运营的杜烨说。

  “海南就业驿站白沙打安站免费帮我们招工,让我们大家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好生产经营。”白沙祥蓝蓝雨林花卉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羊以辉说,该就业驿站已为公司招聘农民工300余人次。

  因为上千亩田里鲜嫩的朝天椒招不到工人及时采收,儋州市王五镇峨阳智能生态农场副场长莫东一度愁容满面。“是儋州市的就业驿站从周边地区帮我们招聘到近200名农民工,既让我们处于成熟期的朝天椒从田间走向消费市场,又为分散的农民工找到了增收渠道。”他说。

  “我们将以就业驿站为载体,进一步精准搭建就业创业的服务平台,持续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局长赵微表示,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要求,海南就业驿站将着力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便民服务圈”。

  6月5日,海南省技师学院澄迈老城校区实训室里,林赞步正在耐心地为学弟学妹示范模具打磨要领。

  作为海南省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2019届高级工班学生,林赞步在2023年9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建设项目中,以优异成绩获得第二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林赞步的成长成才之路并非坦途。时光回溯到5年前,当时他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感到失落,但在2019年9月进入海南省技师学院后,青年教师陈绵睿在该校读书时认真学习、苦练技能,多次在省级比赛、全国比赛、世界技能大赛斩获大奖的事迹让他深受触动。以陈绵睿为榜样,林赞步每天早起晚归,几乎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啃”书本和练技术上。

  2020年5月,海南省技师学院从全年级10个班里选拔30名优秀学生组成技能强化集训班,林赞步通过考试并入选。该学院澄迈老城校区离林赞步的家乡临高县博厚镇龙浪村很近,那年暑假他没选回家,而是像钉子一样每天“扎”在实训室。3个月后,实行严格淘汰制的集训班只剩下4个人,林赞步就是这里面之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2022年,林赞步两次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均获得中职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项目三等奖。2023年5月,他在第二届海南自贸港技能大赛中夺得塑料模具工程建设项目第一名。2023年9月16日至19日,各省高手汇聚天津市,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同台竞技,他夺得塑料模具工程建设项目银牌。

  “塑料模具工程建设项目重点考察一个选手在运用产品设计、数控编程、数字控制机床加工、模具装配和产品注塑等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综合能力,跟公司制作情形是基本一致的。”林赞步介绍,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塑料制品都通过模具来生产,比如常见的手机壳、水杯、盆、汽车钣金件等,都是模具冲压成型的。

  将于今年6月底毕业的林赞步,十分珍惜在校的时光,他常常协助老师做好教学工作。“我将把掌握的技能技术和经验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学弟学妹,弘扬工匠精神,学以致用,技能报国。”他说。

  海南自贸港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林赞步欣喜。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尽管有到省外工作的机会,但他已与海南一家机械加工公司达成就业意向,毕业后将留琼发展。

  “我看好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景,走上岗位后将加强学习、努力工作,积极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展望未来,林赞步眼神坚定。

TAG标签